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论地壳构造运动

, PP. 79-89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地壳构造运动的基本问题,是探讨它的动力原因和运动方式。本文将整个地球看成是由本体(指不包括表面液态水的地球主体部分)及水体(指大洋液态水)两个独立的组成部分相结合构成的。整个地球(包括本体及水体在内)具有总质心。而本体及水体两部分都分别具有各自的质心,本文中称它们为“次级质心”。根据空间质点系质心原有的运动状态不能随意改变的原理,我们提出一种看法,认为地球总质心的原有运动状态是不能任意改变的,而地壳构造运动的基本动力是由地球本体及大洋水体两部分的次级质心复位运动所产生的,并因此而决定了地壳的运动方式。这一看法不一定成熟,它能否更合理地解释地壳构造运动的复杂现象问题,现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References

[1]  1 《大陆漂移》翻译组译,威尔逊,J.T.,大陆漂移,科学出版社,1975.
[2]  2 尹赞勋,板块构造评述,地质科学,1973,1.
[3]  3 陈国达,地壳的第三构造单元—地佳区,科学通报,1959,3.
[4]  4 陈国达,中国大地构造简述,地质科学,1975,3.
[5]  5 杨海寿译,巴拉巴谢夫,Н.П.著,月球和行星上物理条件的研究,科学出版社,1957.
[6]  6 时振梁、环文林等,我国强震活动和板块构造,地质科学,1973,2.
[7]  8 张文佑、孙广忠,现阶段地壳构造分区及其成因的初步探讨,地质科学,1960,2
[8]  9 张伯声,中国大地构造问题:从镶嵌构造观点说明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科学出版社,1965.
[9]  10 国家地震局广州地震犬队,中国大地构造概要,地震出版社,1977.
[10]  11 郭春运译,Sears,F,W.等著,大学物理学(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11]  12 翁文波,地球形态的发展,地质出版社,1958.
[12]  13 徐韦曼等译,别洛乌索夫,B.B.,大地构造学基本问题(上册),地质出版社,1956.
[13]  14 侯德封等,地球物质演变的能源问题,地质科学,1973,2.
[14]  15 黄汲清,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地质出版社,1954.
[15]  22 Gutenberg,B.,Richter,C.F.,Seismicity of the earth and associated phenomena,Princeton Univ.press,2nd ed.,1954,p.310.
[16]  23 Mogi,K.,Relationship between shallow and deep seismicity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Tectonophysics,17(1973),1-2,1-22.
[17]  7 张文佑,中国主要断裂构造系统的应力分析,科学通报,1960,19.
[18]  16 潘钟祥,中国陆相沉积生油和找汕论文集,第一集:中国西北部的陆相生油问题,石油工业出版社,1960.
[19]  17 戴文赛等,天文学教程(上册),卜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1.
[20]  18 Averyanova,V.N.,Seismic foci in the Far East,English ed.Translated from Russian,1973,p.207.
[21]  19 B Nazangi,M Dorman,J.,Bull.Seismo.Soc,Amer,59(1969),369-380.
[22]  20 Beer,A.,Vistas in astronomy,1956,2.
[23]  21 Gutenberg,B.,Internal constitution of the earth,1951.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