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东亚夏季气候主要模态的年际变化及其机理

, PP. 26-39

Keywords: 东亚夏季气候,耦合模态,准两年变化,遥相关型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主要研究了东亚(中国和日本)夏季气候(降水和气温)主要模态的年际变化及其机理。研究发现,中国区域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大尺度年际变化间有很强的耦合:大范围多(少)雨对应大范围低(高)温。奇异值分解的第一个模态的长期变化主要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逐年增加(变湿)的趋势而气温逐年降低(变冷)的趋势。在70年代中期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和气温耦合变化的准两年分量明显增强。研究表明,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和气温年际变化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异常十分相似,即主要是两个遥相关型:太平洋-日本(PJ)型和欧亚型遥相关型。与夏季东亚梅雨异常相联系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和气温异常是中高纬度干冷空气和低纬度暖湿空气相互作用的结果。热带西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和相关的对流活动的年际变化通过PJ型对东亚地区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变化产生十分显着的影响。西太平洋对流活动与北半球大气环流遥相关的相互作用有明显的季节性。PJ型不仅是夏季西太平洋对流活动与北半球夏季热带外地区500hPa高度场年际变化耦合相互作用的最重要模态,而且也是两者各自变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模态。1984年夏季北半球500hPa位势高度主振荡型分析表明存在着能量从热带西太平洋向东亚北部的PJ型的振荡传播。低纬度的影响可传播到70°N,同时也存在能量从高纬度向低纬度的传播.即从极地传播到70°N。高纬度和低纬度的影响在70°N附近汇合。

References

[1]  陈烈庭.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对热带大气环流及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J].大气科学,1977,1(1):1-12.
[2]  斯图尔特G.W 王国荣(译).矩陈计算引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283-289.
[3]  赵南 丁一汇.POPs分析:一种线性气候动力系统的识别方法.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技术报告:气候诊断和预测方法和实践[M].-,1997(3).16-21.
[4]  Kimoto M,Cool Hotsummers Japan Associated large scale teleconnection patterns Northern Hemisphere,1998年
[5]  赵南,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技术报告,1997年,16页
[6]  胡增臻,Adv Atmos Sci,1997年,14卷,4期,541页
[7]  Hu Zengzhen,J Geophys Res D,1997年,102卷,16期,19403页
[8]  Xu J S,J Atmos Sci,1992年,49卷,725页
[9]  von Storch H,Climate Dynamics,1990年,4卷,175页
[10]  王国荣(译),矩阵计算引论,1980年,283页
[11]  王绍武.长江黄河旱涝灾害发生规律及其经济影响的诊断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228.
[12]  叶笃正.长江黄河流域旱涝规律的研究[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84.
[13]  Hu Zengzhen,Earth Observation Remote Sensing,1998年,11卷,3期,15页
[14]  Hu Zengzhen,J Meteorol Soc Japan,1996年,74卷,6期,833页
[15]  Nitta T S,J Meteorol Soc Japan,1996年,74卷,4期,725页
[16]  叶笃正,长江黄河流域旱涝规律和成因研究,1996年,384页
[17]  Hu Zengzhen,IAHS Publication No. 223 (Jones H G, Davies T D, Ohmura A et al. Eds). Walling Ford,1994年,127页
[18]  王绍武,长江黄河旱涝灾害发生规律及其经济影响的诊断研究,1993年,228页
[19]  Lau K M,J Climate,1992年,5卷,140页
[20]  Tian S F,J Meteorol Soc Japan,1992年,70卷,585页
[21]  Xu J S,J Climate,1990年,3卷,1316页
[22]  Huang R,Climate Change Dynamics and Modelling,1990年,127页
[23]  陈烈庭,大气科学,1977年,1卷,1期,1页
[24]  胡增臻,气象学报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