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长江口浑浊带的形成机理与特点

, PP. 62-69

Keywords: 长江河口,浑浊带,泥沙积聚,泥沙再悬浮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泥沙积聚再悬浮是长江口浑浊地带形成的主要机理.促使泥沙积聚有径流潮流相互作用和盐淡水交汇混合两种机制,前者形成潮汐浑浊带,后者形成盐水浑浊带长江口浑浊带是具有两种不同机制的盐潮复合浑浊带.长江口浑浊带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References

[1]  钱宁 张仁.河床演变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95-196.
[2]  沈健 沈焕庭.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水沙输运机制分析[J].地理学报,1995,50(5):411-420,.
[3]  沈焕庭 郭成涛 等.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探讨.海岸河口区动力、地貌、沉积过程论文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76-89.
[4]  张重我 沈焕庭.长江口咸淡水混合及其对悬沙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4):83-88.
[5]  陈邦林 吴玲 等.河口细颗粒泥沙的界面化学研究Ⅰ.长江口北槽沉积物的界面电位研究.上海城市污水排放背景文献汇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232-244.
[6]  苏纪兰.长江口南港环流及悬移物质输运的计算分析[J].海洋学报,1987,9(5):627-637.
[7]  陈吉余.长江口拦门沙及下水下三角洲的动力沉积、演变和深水航道治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与港口建设专辑),1995:1-22.
[8]  陈吉余,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1页
[9]  Su Jilan,Estuarine Coastal Shelf Science,1989年,23卷,81页
[10]  陈吉余,上海市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1988年,15页
[11]  钱宁,河床演变学,1987年,268页
[12]  沈焕庭,海洋与湖沼,1986年,17卷,1期,26页
[13]  陈邦林,上海城市污水排放背景文献汇编,1985年,245页
[14]  李九发 时伟荣.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的泥沙特性和输移规律[J].地理研究,1994,13(1):51-59,.
[15]  潘家安 胡方西 等.长江口夏季的盐淡水混合.海岸河口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24-40.
[16]  陈邦林 吴玲 等.河口细颗粒泥沙的界面化学研究Ⅱ.长江口南港南槽地区悬移质絮凝机理研究.上海市污水排放背景文献汇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245-251.
[17]  沈焕庭 朱慧芳 等.长江河口环流及其对泥沙输移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1986,17(1):26-35.
[18]  陈吉余.上海市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5-26.
[19]  潘定安 孙介民.长江口拦门沙地区的泥沙运动规律[J].海洋与湖沼,1996,27(3):279-286,.
[20]  潘定安,海岸河口研究,1990年,24页
[21]  张重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4期,83页
[22]  王康,海洋学报,1987年,9卷,5期,627页
[23]  陈邦林,上海城市污水排放背景文献汇编,1985年,232页
[24]  沈焕庭,地貌、沉积过程论文集,1984年,76页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