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南海的季节环流─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应用研究
, PP. 13-26
Keywords: 南海环流,卫星高度计,季风,黑潮
Abstract:
应用1992~1996年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研究了冬、夏季风强盛期多年平均的南海上层环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南海上层流结构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该海区冬、夏交替的季风支配。冬季总环流呈气旋型,并发育有两个次海盆尺度气旋型环流;夏季总环流大致呈反气旋型、但在南海东部18°N以南海域未见明显流系发育。研究还表明,南海环流的西向强化趋势明显,无论冬、夏在中南半岛沿岸和巽他陆架外缘均存在急流,其流向冬、夏相反,是南海上层环流中最强劲的一支。鉴于该海流的动力特征与海洋动力学中定义的漂流不同,有相当大的地转成分,建议称为“南海季风急流(SouthChinaSeaMonsoonJet)”.冬季南下的季风急流在南海南部受巽他陆架阻挡折向东北,沿加里曼丹岛和巴拉望岛外海有较强东北向流发育。夏季北上的季风急流在海南岛东南分为两支:北支沿陆架北上,似为传统意义上的南海暖流;南支沿18°N向东横穿南海后折向东北;二者之间(陆架坡折附近)为弱流区。两分支在汕头外海汇合后,南海暖流流速增强。就多年平均而言,黑潮只在冬季侵入南海东北部,并在南海北部诱生一个次海盆尺度的气旋型环流,这时南海暖流只出现在汕头以东海域.夏季南海北部完全受东北向流控制,未见黑潮入侵迹象.用卫星跟踪海面漂流浮标观测进行的对比验证表明,以上遥感分析结果与海上观测一致。
References
[1] | 郭忠信.冬季南海暖流及其右侧的西南向海流[J].热带海洋,1985,4(1):1-29.
|
[2] | 李荣凤 曾庆存.冬季中国海及其邻近海域海流系统的数值模拟[J].中国科学:B辑,1993,23(12):1329-1338,.
|
[3] | 苏纪兰 刘先炳.南海环流的数值模拟.海洋环流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206-215.
|
[4] | 许建平 苏纪兰.黑潮水入侵南海的水文分析:Ⅱ.1994年8—9月期间的观测结果[J].热带海洋,1997,16(2):1-23,T001.
|
[5] | 管秉贤.南海暖流--广东外海一支冬季逆风流动的海流[J].海洋与湖沼,1978,9(2):117-127.
|
[6] | 徐锡桢 邱章 等.面海水平环流概述.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137-145.
|
[7] | 李立 甘子钧.TOPEX/POSEIDON高度计浅海潮汐混淆的初步分析[J].海洋学报,1999,21(3):7-14,.
|
[8] | 李坤平 周天华 等.中国近海月平均海平面的变化及其原因的初步分析[J].海洋学报,1982,4(5):529-536.
|
[9] | 仇德忠 杨天鸿 等.夏季南海北部一支向西流动的海流[J].热带海洋,1984,3(4):65-73.
|
[10] | Li L,Deep Sea Res I,1998年,45卷,1469页
|
[11] | Fang G,台湾海峡,1998年,37卷,1期,1页
|
[12] | Soong Y S,EOS Trans AGU,1995年,76卷,345页
|
[13] | 蔡树群,海洋学报,1995年,17卷,2期,12页
|
[14] | 李荣凤,中国科学.B,1993年,23卷,12期,1329页
|
[15] | 苏纪兰,南海环流的数值模拟海洋环流研讨会论文集,1992年,206页
|
[16] | 郭忠信,热带海洋,1985年,4卷,1期,1页
|
[17] | 仇德忠,热带海洋,1984年,3卷,4期,65页
|
[18] | 李坤平,海洋学报,1982年,4卷,5期,529页
|
[19] | 徐锡帧,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1980),1982年,137页
|
[20] | 管秉贤,海洋与湖沼,1978年,9卷,2期,117页
|
[21] | 蔡树群 苏纪兰.南海环流的一个两层模式[J].海洋学报,1995,17(2):14-20,.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