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杭州湾、长江口余流及其物质输运作用的模拟研究Ⅱ冬季余流及其对物质的运输作用
, PP. 1-12
Keywords: 杭州湾和长江口,冬季,余流,物质输运,三维模拟
Abstract:
首先分析了杭州湾、长江口冬季余流和物质输运作用的观测特征,提出了几个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然后,利用杭州湾、长江口三维联合模型,综合考虑径流、风应力、密度流、中国东部海域背景环流和M2,S2,K1,O1四个分潮的综合作用,模拟出了冬季的余流结构及其对物质的输运作用。在此基础上,针对所总结的几个问题,进一步作数值模拟,讨论余流和物质输运作用形成的机制。
References
[1] | Su Jilan,Wang Kangshan.Changjiang River plume and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Hangzhou Bay.C S R,1989,9(1): 93~111
|
[2] | 王康,苏纪兰.杭州湾锋面的结构特征.中国海洋学文集,第2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13~21
|
[3] | 朱建荣,沈焕庭.长江冲淡水扩展机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17
|
[4] | 潘玉球,王康,黄树生.长江冲淡水输运和扩散途径的分析.东海海洋,1997,15(2):25~34
|
[5] | 王保栋.长江冲淡水的扩展及其营养盐的输运.黄渤海海洋,1998,16(2):41~46
|
[6] | 浦泳修,许小云.从径流、水位和海区盐度的分布看长江水的扩展.海洋通报,1983,2(3):1~7
|
[7] | 廖先贵,张湘君,应时理,等.杭州湾重金属的来源及其对泥沙运动的指示意义.中国海洋学文集.笫2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57~63
|
[8] | 何青.杭州湾北部水域污染物扩散输移的数值模拟与分析[博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1998
|
[9] | 陈伟,黄大吉,杨昭庆.杭州湾锋面区余流场结构及其动力分析.中国海洋学文集.第2集.北京:海洋也版社.1992,22~28
|
[10] | 史峰岩,朱首贤,朱建荣,等.杭州湾、长江口余流及其物质输运作用的模拟研究I.杭州湾、长江口三维联合模型,海洋学报,2000,22(5):1~12
|
[11] | 上海市海岸带和滩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5~26
|
[12] | 乐肯堂,于振娟,等.长江口外海流结构及其季节变化.海洋科学集刊,第33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51~67
|
[13] | 胡辉,李身铎,等.长江口外海滨余流特征分析.见:长江河口动力过程和地貌演变.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08~110
|
[14] | 李身铎,胡辉.杭州湾流场的研究.海洋与湖沼,1987,18(1):28~37
|
[15] | 毛汉礼,等.杭州湾潮混合的初步研究I.上湾区.海洋与湖沼,1964,6(2):121~134
|
[16] | 海洋图集编委会.渤海黄海东海海洋图集,水文卷.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20~28
|
[17] | 胡方西,胡辉,等.长江河口盐度锋.海洋与湖沼,1995,26(5):23~31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