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黄海冷水域生源要素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
, PP. 47-54
Keywords: 生源要素,变化特征,黄海冷水团
Abstract:
根据“中韩黄海水循环及物质通量合作研究”项目的现场调查资料,对黄海冷水域生源要素的分布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海冷水团存在期间,上层水体中的营养盐由于浮游植物的摄取而几乎被耗尽,但在密度跃层以下因有机物分解使营养盐再生而逐步累积。溶解氧、pH和叶绿素a的层化现象亦十分明显,并在中层(20~30m)形成最大值层。生源要素断面分布中等值线的起伏趋势或马鞍形形态表明,黄海冷水团中的垂直环流存在将底层冷水向上扩散的趋势。此外,对影响生源要素的含量、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的因素,以及生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
References
[1] | 郭炳火.黄海物理海洋学的主要特征[J].黄渤海海洋,1993,11(3):7-18,.
|
[2] | 苏育嵩.黄东海地理环境概况、环流系统与中心渔场[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86,16(1):12-27.
|
[3] | 顾宏堪.黄海溶解氧垂直分布中的最大值[J].海洋学报,1980,2(2):70-79.
|
[4] | 刁焕祥 沈志良.黄海冷水域水化学要素的垂直分布特性[J].海洋科学集刊,1985(25):41-51.
|
[5] | 王保栋.黄海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的成因[J].黄渤海海洋,1997,15(3):10-15,.
|
[6] | 蓝淑芳.南黄海斜断面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其微细结构[J].海洋科学,1988(3):1-5.
|
[7] | 熊庆成 丁宗信 等.秋末南黄海冷水团区溶解氧垂直结构及其最大值的分析研究[J].海洋科学集刊,1986,27:107-114.
|
[8] | 于圣睿 孙秉一.南黄海溶解氧的分布与季节变化[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0,10(2):81-90.
|
[9] | 王保栋 王桂云.南黄海春季海水化学要素的分布特征[J].海洋环境科学,1998,17(3):45-50,.
|
[10] | 王保栋 刘峰.南黄海溶解氧的平面分布及其季节变化[J].海洋学报,1999,21(4):47-53,.
|
[11] | 王保栋,海洋学报,1999年,21卷,5期,73页
|
[12] | 王保栋,海洋环境科学,1998年,17卷,3期,47页
|
[13] | 郭炳,黄渤海海洋,1993年,11卷,3期,7页
|
[14] | 蓝淑芳,海洋科学,1988年,3期,1页
|
[15] | 熊庆成,海洋科学集刊,1986年,27卷,107页
|
[16] | 苏育嵩,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86年,16卷,1期,12页
|
[17] | 刁焕祥,海洋科学集刊,1985年,25卷,41页
|
[18] | 顾宏堪,海洋学报,1980年,2卷,2期,70页
|
[19] | 于圣睿,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0年,10卷,2期,81页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