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象山港分区水交换数值研究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4.01.014 , PP. 126-130
Keywords: 象山港 ,水交换 ,矩阵 ,delft3D
Abstract:
在验证良好的三维斜压潮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将象山港划分成7个海区,以7种不同的溶解态保守性物质为示踪剂,建立对流-扩散型的海湾水交换数值模型,采用关联矩阵法来描述各区之间以及各区与外海之间的水交换特性。通过不同示踪剂的浓度分布,计算了15、30、45、60和80d的水交换矩阵。由各时刻水交换矩阵可知,在象山港的7个子区中与湾外水的水交换速度最快的为Ⅰ区,最慢的为Ⅶ区。Ⅲ区(西沪港)、Ⅵ区(黄墩港)和Ⅶ区(铁港)内水体与湾外海水之间的水交换速度缓慢,但与区域外水体之间的交换速度要明显快于其他几个海区。从水交换矩阵可以看出西沪港、黄墩港和3个内港之间相互交换的海水量很小。
References
[1] 罗益华.象山港海域水质状况分析与污染防治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 2008, 21(3):88-90.
[2] 高抒, 谢钦春.狭长形海湾与外海水体交换的一个物理模型[J].海洋通报, 1991, 10(3):1-9.
[3] 陈伟, 苏纪兰.狭窄海湾潮交换的分段模式:Ⅰ.模式的建立[J].海洋环境科学, 1999, 18(2):59-65.
[4] 陈伟, 苏纪兰.狭窄海湾潮交换的分段模式:Ⅱ.在象山港的应用[J].海洋环境科学, 1999, 18(3):7-10.
[5] 董礼先, 苏纪兰.象山港水交换数值研究:Ⅰ.对流扩散型的水交换模式[J].海洋与湖沼, 1999, 30(4):410-415.
[6] 董礼先, 苏纪兰.象山港水交换数值研究:Ⅱ.模型应用和水交换研究[J].海洋与湖沼, 1999, 30(5):465-469.
[7] 娄海峰, 黄世昌, 谢亚力.象山港水体交换数值研究[J].浙江水利科技, 2005, 4:8-12.
[8] Thompson K R, Dowd M, Shen Y, et al. Probabilistic characterization of tidal mixing in a coastal embayment: a Markov chain approach[J].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2002, 22: 1603-1614.
[9] Sun Jian, Tao Jianhua. Relation matrix of water exchange for sea bays and its application[J].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2006, 20(4):529-544.
[10] 李小宝, 袁德奎, 陶建华.大型海湾水交换计算中随机游动方法的应用研究[J].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1, 32(5):587-598.
[11] 彭辉, 姚炎明, 刘莲.象山港水交换特性研究[J].海洋学研究, 2012, 30(4):1-12.
[12] 黄秀清, 王金辉, 蒋晓山, 等.象山港海洋环境容量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8:1-2.
[13] 中国海湾志编纂委员会.中国海湾志第五分册.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3:166.
[14] 方秦华, 张珞平, 王佩儿, 等. 象山港海域环境容量的二步分配法[J]. 厦门大学学报, 2004, 43: 217-22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