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北部湾北部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Ⅰ.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其时空变化
, PP. 154-161
Keywords: 北部湾北部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环境因素
Abstract:
根据北部湾“908专项”于2006-2007年4个季节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北部湾北部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影响种数时空变化的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北部浮游动物共计鉴定370种,隶属于8个门,19个类群。水螅水母类和桡足类是优势类群。种数变化呈如下从大至小的顺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单峰型季节性特征。种数平面分布与水深变化有关,种类数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多。广温广盐类群和近岸低盐类群在该海域占据主导地位,与少数的河口类群及大洋类群形成北部湾北部特有的浮游动物群落组成结构。该海域在春季出现的暖温带种类由粤西沿岸经琼州海峡过道水带入本调查区。影响种数的环境因素呈季节性变化。地形特征、海流与水团的消长及浮游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和水平分布推移的重要因素。
References
[1] Ruhl H A, Smith K L. Shifts in deep-sea community structure linked to climate and food supply[J]. Science, 2004, 305: 513-515.
[2] 谭光华. 北部湾海区水文结构及其特征的初步分析[J]. 海洋湖沼通报, 1987, 4: 7-15.
[3] 张武昌, 高尚武, 孙军, 等. 南海北部冬季和夏季浮游哲水蚤类群落[J]. 海洋与湖沼, 2010, 41 (3) : 448-458.
[4] 杜飞雁, 李纯厚, 贾晓平. 北部湾海域秋、冬季毛颚类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J]. 中国水产科学, 2003, 10 (3) : 235-241.
[5] 王学锋, 李纯厚, 贾晓平, 等. 北部湾海樽类的种类组成及分布[J]. 渔业现代化, 2010, 37 (2) : 59-63.
[6] 何丛颖, 林元烧, 曹文清, 等. 北部湾浮游端足类生态特征研究:Ⅱ.群落结构[C]// 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论文集 (第3辑) .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1: 66-77.
[7] 李纯厚, 贾晓平, 蔡文贵. 南海北部浮游动物多样性研究[J]. 中国水产科学, 2004, 11 (2) : 139-146.
[8] 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 海洋生物生态调查技术规程[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6.
[9] 黄长江, 陈善文, 何歆, 等. 2001-2002年粤东柘林湾浮游动物的生态学研究[J]. 海洋与湖沼, 2003, 23 (2) : 117-130.
[10] 张壮丽, 叶孙忠. 福建海区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特点[J]. 南方水产, 2005, 1 (6) : 34-38.
[11] 陈洪举.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07.
[12] 寇建山. 青岛南部近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研究.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11.
[13] 宋伦, 周遵春, 王年斌, 等. 辽东湾浮游动物多样性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J]. 海洋科学, 2010, 34 (3) : 35-39.
[14] 孙双文, 王毅, 兰健. 2006年夏季及冬季北部湾东部的海洋水文特征与环流[C]// 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论文集 (第1辑) .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8: 64-72.
[15] 黄志达, 胡建宇, 孙振宇, 等. 北部湾东部海区2007年春季航次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特征[C]// 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论文集 (第2辑) .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9: 92-99.
[16] 胡辉, 胡方西. 长江口的水系和锋面[J]. 中国水产科学, 1995, 2 (1) : 81-90.
[17] 周茜茜, 陈长平, 梁君荣, 等. 北部湾2006年夏季网采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论文集 (第1辑) .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8: 171-185.
[18] 郑颖, 王桂忠, 李少菁. 三角褐指藻和亚心形扁藻对婆罗异剑水蚤繁殖存活及其脂肪酸的影响[J]. 厦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51 (3) : 402-409.
[19] 朱延忠. 夏、冬季北黄海大中型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08.
[20] 陈波. 北部湾水系形成及其性质的初步探讨[J]. 广西科学院学报, 1986, 2: 92-95.
[21] 孙振宇, 胡建宇, 李炎, 等. 北部湾北部海区冲淡水及沿岸混合水分布的季节变化[C]//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论文集 (第2辑) .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9: 85-91.
[22] 潘非斐, 曹文清, 林元烧, 等. 北部湾东侧海域桡足类种类组成及其时空分布[C]// 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论文集 (第3辑) .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1: 36-54.
[23] 魏静梅, 林元烧, 曹文清, 等. 北部湾毛颚类的生态特征研究[C]// 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论文集 (第3辑) .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1: 90-99.
[24] 赵汉取, 李纯厚, 杜飞雁, 等. 北部湾海域浮游介形类物种组成、丰度分布及多样性[J]. 生态学报, 2007, 27 (1) : 26-33.
[25] 张建平, 曹文清, 郑连明, 等. 北部湾东侧海域海樽类时空分布及其与水团相关性研究[C]// 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论文集 (第3辑) .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1: 100-113.
[26] 魏静梅, 林元烧, 曹文清, 等. 北部湾莹虾类生态学研究[C]// 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论文集 (第3辑) .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1: 78-89.
[27] 郭东晖, 黄加祺, 李少菁, 等. 北部湾夏、冬两季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Ⅰ.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C]// 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论文集 (第1辑) .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8: 222-236.
[28] 姜胜, 黄长江, 陈善文, 等. 2000-2001年柘林湾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时空分布[J]. 生态学报, 2002, 22 (6) : 828-840.
[29] 方宏达, 朱艾嘉, 董燕红, 等. 2005-2006年珠江口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研究[J]. 台湾海峡, 2009, 28 (1) : 30-37.
[30] 连喜平, 谭烨辉, 黄良民, 等. 大亚湾大中型浮游动物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海洋环境科学, 2011, 30 (5) : 640-645.
[31] Yin J Q, Huang L M, Li K Z, et al. Abundance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Calanus sinicus (Copepoda: Calanoida) in the northwest continental shelf of South China Sea[J].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2011, 31: 1447-1456.
[32] 金海卫, 徐汉祥, 王伟定, 等. 浙江沿岸海域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J]. 海洋学研究, 2009, 27 (4) : 55-62.
[33] 左涛, 王荣, 陈亚瞿, 等. 春季和秋季东、黄海陆架区大型网采浮游动物群落划分[J]. 生态学报, 2005, 25 (7) : 1531-1540.
[34] 徐培培. 胶州湾及其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10.
[35] 郑重, 李少菁, 连光山. 海洋桡足类生物学[M]. 厦门大学出版社, 厦门, 1992.
[36] 陈照章, 胡建宇, 孙振宇, 等. 北部湾东部海区夏季和冬季温盐平面分布特征比较[C]// 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论文集 (第2辑) .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9: 77-84.
[37] 孙振宇, 胡建宇, 陈照章, 等. 北部湾东部海区2006年夏季航次温、盐度的平面分布特征//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论文集 (第1辑) .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8: 73-87.
[38] 吴易超, 郭丰, 黄凌风, 等. 北部湾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特征与季节变化// 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论文集 (第3辑) .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1: 1-10.
[39] Miralto A, Barone G, Romano G, et al. The insidious effect of diatoms on copepod reproduction[J]. Nature, 1999, 402: 173-175.
[40] 徐兆礼. 东海近海春季赤潮发生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系[J].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24 (3) : 257-26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