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南通近岸海域水质特征的因子及聚类分析研究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4.08.001 , PP. 1-11
Keywords: 南通海域 ,水质 ,时空特征 ,动力地貌
Abstract:
基于2012年5月、8月和10月3个航次水质环境调查资料,利用因子分析探讨南通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主要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站位聚类分析进行了区域类别划分,并对各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南通近岸海域主要存在4种水质影响因素,总体表现为受近岸污染源的控制影响,其中F1(NO2--N、石油类)高值区位于冷家沙西北侧,是北上长江径流与外海水在冷家沙浅滩处相遇作用的结果;F2(DO、NO-3-N)体现了外海水进入的影响,其值由近岸向离岸逐渐增大;F3(COD、PO43--P)显示了河流输入的影响,F4(NH4+-N)体现了人为源的作用,两者高值区均分布于栟茶运河河口和长江口北侧。站位聚类分析显示,南通近岸海域可划分为5个类型区,其中A区(小洋口港近岸区域)受陆源河口排污影响,且所处水道尾部水文动力条件弱,污染严重;B区(烂沙洋海域)受西侧相邻的河口排污区和近岸污染影响,在主要潮汐通道的强动力作用下,污染程度较轻;C区(冷家沙区域)为B、D两区之间的潮滩区,受到B、D两区域污染的综合影响;D区(冷家沙南侧近岸海域)主要受近岸污染影响,为小庙洪和网仓洪的强动力控制区;长江入海携带污染物及水流扰动对E区(东南部离岸海域)有一定干扰。不同空间类型分区体现了区域动力地貌在海洋污染物分布中的强烈影响。
References
[1] 崔娜. 金州湾近岸海域水质污染变化趋势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24(增刊): 25-27.
[2] 何小燕,胡挺,汪亚平,等. 江苏近岸海域水文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J]. 海洋科学,2010,34(9): 44-54.
[3] 李波,濮培民,韩爱民. 洪泽湖水质的因子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2003,23(1): 69-73.
[4] 朱万森,陈红光,刘志荣,等. 应用因子分析法对地面水质污染状况的研究[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3): 501-505.
[5] 林小苹,黄长江,林福荣. 海水富营养化评价的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34(12): 69-74.
[6] 曾淦宁,吴国权,徐晓群. 多元聚类分析方法在杭州湾水质分析上的应用[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37(1): 14-18.
[7] 黄夏银,李冰,王水. 南通沿海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28(9): 36-40.
[8] 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 海洋化学调查技术规程[Z]. 北京: 海洋出版社,2006.
[9] Kazi T G,Arain M B,Jamali M K,et al. Assessment of water quality of polluted lake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A case study[J].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2009,72(2): 301-309.
[10] 张文彤. 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 李波,濮培民,韩爱民. 洪泽湖水质的因子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2003,23(1): 69-73.
[12] 龙胤慧,廖梓龙. 基于泰森多边形法的庆阳市面雨量计算[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2,29(3): 64-67.
[13] 王先伟,温伟英,刘翠梅. 珠江口及附近海域夏季氮的化学形式分布研究[J]. 海洋科学,2003,27(4): 49-53.
[14] Singh K P,Malik A,Mohan D,et al.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water quality of Gomti River (India)——a case study[J]. Water Research,2004,38(18): 3980-3992.
[15] 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岸河口分会. 第十届中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北京: 海洋出版社,2007.
[16] 杨东方,王凡,高振会,等. 长江口理化因子影响初级生产力的探索:Ⅱ.磷不是长江口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J]. 海洋科学进展,2006,24(1): 97-107.
[17] 简慧兰,陶建军,张健夫. 南通市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评价[J]. 海洋渔业,2006,28(4): 343-345.
[18] 高生泉,林以安,金明明,等. 春、秋季东、黄海营养盐的分布变化特征及营养结构[J]. 东海海洋,2004,22(4): 38-50.
[19] 沈永明. 江苏近岸海域营养盐类污染分布特征与评价[J]. 生态环境学报,2010,19(1): 6-10.
[20] 李玉. 胶州湾主要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及特征研究[D]. 青岛: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5.
[21] 王岚,王亚平,许春雪,等. 多元校正分析在水环境地球化学领域中的应用[J]. 地质通报,2009,28(2/3): 257-262.
[22] 刘绿叶,孙国铭,刘培廷. 应用主成分法和聚类分析法分析吕四渔场近岸海水水质[J]. 海洋渔业,2006,28(3): 217-221.
[23] 袁连新,余勇. 聚类分析方法及其环境监测 (水质分析) 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12H): 267-269.
[24] 张文杰. 上海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D]. 上海: 上海海洋大学,2011.
[25] Dou Y G,Li J,Zhao J T,et al. Distribution,enrichment and source of heavy metals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eastern Beibu Bay,South China Sea[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13,67(1/2): 137-145.
[26] 黄静. 淮南潘谢采煤塌陷区水污染源解析[D]. 淮南: 安徽理工大学,201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