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北部湾北部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Ⅱ.浮游动物数量分布及优势种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4.04.009 , PP. 82-90
Keywords: 浮游动物 ,数量分布 ,生态适应 ,优势种 ,北部湾北部
Abstract:
为了解北部湾北部海区浮游动物数量分布规律及优势种组成,2006—2007年对北部湾进行4个航次的综合性调查。根据浮游动物样品分析结果,研究了北部湾北部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和优势种组成,并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丰度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北部浮游动物丰度年均值(183.5±142.9)ind/m3,丰度的季节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生物量年均值(139.5±116.8)mg/m3,由高到低依次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特征。平面分布上,春、秋两季丰度分布呈远岸高近岸低的趋势,而夏、冬两季则在近岸海域形成高丰度区。生物量的平面分布趋势与丰度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丰度变化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显著,水深、温度及叶绿素a浓度是影响丰度分布的主要因素。肥胖软箭虫Flaccisagittaenflata、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subcrassus和间型莹虾Luciferintermedius在北部湾北部的优势地位显著,优势种演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References
[1] 林元烧,曹文清,杨圣云,等. 北部湾环境与生物研究概述及相关科学问题探讨[C]//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论文集(第1辑). 北京: 海洋出版社,2008: 162—170.
[2] 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 海洋生物生态调查技术规程[M]. 北京: 海洋出版社,2006.
[3] 杨关铭,何德华,王春生,等. 台湾以北海域浮游桡足类生物海洋学特征的研究 Ⅱ.群落特征[J]. 海洋学报,1999,21(6): 72—80.
[4] 张芳,孙松,杨波. 胶州湾水母类生态研究 Ⅰ.种类组成与群落特征[J]. 海洋与湖沼,2005,36(6): 507—517.
[5] 徐兆礼,陈亚瞿. 东黄海秋季浮游动物优势种聚集强度与蛤鳝渔场的关系[J]. 生态学杂志,1989,8(4): 13—15.
[6] 陈亚瞿,徐兆礼. 南黄海、东海鲐鲹鱼索饵场浮游动物生态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1990,1(4): 327—332.
[7] 林元烧,李松. 厦门港中华哲水蚤生活周期的初步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2: 111—116.
[8] 黄加祺,郑重. 温度和盐度对厦门港集中桡足类存活率的影响[J]. 海洋与湖沼,1986,17(2): 161—167.
[9] 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概率统计组. 概率统计计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9: 105—144.
[10] 陈波. 北部湾水系形成及其性质的初步探讨[J]. 广西科学院学报,1986,2: 92—95.
[11] 谭光华. 北部湾海区水文结构及其特征的初步分析[J]. 海洋湖沼通报,1987,4: 7—15.
[12] 孙双文,王毅,兰健. 2006年夏季及冬季北部湾东部的海洋水文特征与环流[C]//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论文集(第1辑). 北京: 海洋出版社,2008: 64—72.
[13] 陈亚瞿,徐兆礼,王云龙,等. 长江口河口锋区浮游动物生态研究 Ⅱ. 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水系指示种[J]. 中国水产科学,1995,2(1): 59—63.
[14] 朱延忠. 夏、冬季北黄海大中型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2008.
[15] 郑白雯, 曹文清, 林元烧,等. 北部湾北部浮游动物若干生态特征研究 Ⅰ.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其时空变化[J].海洋学报,2013,35(6):154-161.
[16] 吴易超,郭丰,黄凌风,等. 北部湾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特征与季节变化[C]//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论文集(第3辑). 北京: 海洋出版社,2011: 1—10.
[17] 吴易超,郭丰,黄凌风. 北部湾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与粒级结构[C]//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论文集(第3辑). 北京: 海洋出版社,2011: 11—22.
[18] 陈胜利,胡建宇,孙振宇,等. 2006年冬季北部湾东部海区的水团分析[C]//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论文集(第2辑). 北京: 海洋出版社,2009: 120—126.
[19] 魏静梅,林元烧,曹文清,等. 北部湾莹虾类生态学研究[C]//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论文集(第3辑). 北京: 海洋出版社,2011: 78—89.
[20] 徐兆礼. 东海浮游十足类优势种环境适应的研究[J]. 水产学报,2005,29(6): 762—768.
[21] 潘非斐,曹文清,林元烧,等. 北部湾东侧海域桡足类种类组成及其时空分布[C]//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论文集(第3辑). 北京: 海洋出版社,2011: 36—54.
[22] 郭东晖,黄加祺,李少菁,等. 北部湾夏、冬两季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 Ⅰ.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C]//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论文集(第1辑). 北京: 海洋出版社,2008: 222—236.
[23] 李纯厚,贾晓平,蔡文贵. 南海北部浮游动物多样性研究[J]. 中国水产科学,2004,11(2): 139—146.
[24] 徐兆礼. 东海亚强真哲水蚤种群生态特征[J]. 生态学报,2006,26(4): 1151—1158.
[25] 孙振宇,胡建宇,李炎,等. 北部湾北部海区冲淡水及沿岸混合水分布的季节变化[C]//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论文集(第2辑). 北京: 海洋出版社,2009: 85—91.
[26] 陈胜利,胡建宇,孙振宇,等. 2006年冬季北部湾东部海区的水团分析[C]//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论文集(第2辑). 北京: 海洋出版社,2009: 120—125.
[27] 张武昌,高尚武,孙军,等. 南海北部冬季和夏季浮游哲水蚤类群落[J]. 海洋与湖沼,2010,41(3): 448—458.
[28] 郑重,李少菁,连关山. 海洋桡足类生物学[M]. 北京: 海洋出版社,1992.
[29] Yin Jianqiang,Huang Liangmin,Li Kaizhi,et al. Abundance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Calanus sinicus(Copepoda: Calanoida) in the northwest continental shelf of South China Sea[J].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2011,31: 1447—1456.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