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夏季东海南部海水流动的若干问题

, PP. 143-153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本文根据1980年7月至1981年6月在彭佳屿与基隆之间两个浮标站的测流资料,并结合东海南部的有关水文资料,分析了夏季东海海水流动的若干主要问题,认为东海南部陆架区的下层海水具有黑潮次表层水的特性,它是从台湾东北方基隆—彭佳屿—东经122°30',北纬25°40'一带进入陆架海区的,而上层水则主要来自台湾海峡。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台湾岛的绕流作用以及台湾岛东北方气旋式涡旋和本区中部反气旋式涡旋的形成原因。

References

[1]  Lim,D, B.,On the origin of tsushima currnet water, J, Oceanogr, Soc, Korea,6(1971),2:85-91.
[2]  Nagata,Y.,Oceanic conditions on the East China Sea, Proc. Japan-China Study Nymp,1981, 25-41.
[3]  管秉贤,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底地形对黑潮途径的影响,海洋科学集刊,科学出版社,14(1978), 1-21.
[4]  管秉贤,东海海流结构及涡旋特征概述,东海及其他陆架沉积作用国际学术讨论会(SSCS)论文集.(英文版),梅洋出版社,1983, 56-79.
[5]  王从敏,夏季的台湾暖流水,海洋科学,1983, 4:1-4.
[6]  范光龙,台湾东北海域上升流现象,台湾大学理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报告,11(1980),105-117.
[7]  松浦知德,β面上の月柱まわり流れ,海洋科学,15(1983), 6, 371-378.
[8]  播玉球、曹欣平、许建平,浙江沿岸上升流锋区特征及其成因的初步探讨,海洋湖沼通报,1982, 3:1-7.
[9]  佐原勉,半泽洋壹,东シナ海の水系分布,海と空,54 (1979),4:135-148.
[10]  井上尚文,东シナ海大隆棚上の海底流动,海洋科学,7(1975), 1:12-18.
[11]  管震贤,黑潮源地区域若干冷暖涡的主要特征,第二次中国海洋湖沼科学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3,19-30.
[12]  梁乃匡等,YAF区海象调查研究报告,台洽大学理学院海洋研究所专利,第34号,1981 219.
[13]  邢成军,1973年夏季一个反气旋涡旋的初步分析,海洋与湖沼,14(1983), 3:263-271.
[14]  丁宗信,风对浙江沿岸海域夏季温盐度垂直结构和上升流的影响,海洋与湖沼,14(1983), 1:14-21.
[15]  稻巢荣生;东シナ海大陆棚上にずはぬ自记测流,海と空,56(1980), 29-38.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