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以北海域浮游桡足类生物海洋学特征的研究Ⅲ.指示性种类
, PP. 93-101
Keywords: 台湾以北海域 ,浮游桡足类 ,指示性种类
Abstract:
在对台湾以北海域浮游桡足类生物海洋学特征研究Ⅱ。群落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用不同生态类群的指示性种类分布来分析对应水系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普通波水蚤(Undinulavulgaris)和帽状真哲水蚤(Eucalanuspileatus)的数量分布可以指示台湾海峡水的季节变化和消长趋势;海洋真刺水蚤(Euchaetamarina)能反映黑潮表层水的影响程度;热带大洋高盐偏低温类群种类在陆架区的分布状况可反映黑潮次表层水的入侵涌升范围;中华哲水蚤(Chlanussinicus)的分布反映了沿岸水势力影响的季节差异,可能是受陆架区横向环流的影响,它能扩布到较远岸区域,此时该种类对偏低温的适宜性致使其在较低温水体中的丰度较高;对热带大洋低温高盐类群种类的研究发现,春季隆线似哲水蚤(Chlanoidescarinatus)在测区陆架区广泛分布是由冬季在台湾浅滩南部上升流区该种的大量涌现并随台湾海峡水北上携带而来的,然而,从隆线似哲水蚤和该类群另两种在陆坡下层的出现显示了中、深层水有可能在本区东南侧涌升。
References
[1] 孟凡,黄凤朋,马兆党等.东海北部黑潮区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黑潮调查研究论文选,第3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150~161
[2] 何德华,杨关铭.指示性浮游桡足类在东海黑潮域的分布.黑潮调查研究论文选,第5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421~435
[3] 林茂,张金标.东海中部管水母和海樽类的密集及其对水团边界的指示作用.黑潮调查研究论文选,第5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452~459
[4] He Dehua,Wang Chunsheng,Liu Hongbin et al.A study on zooplankton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indicator species in Kuroshio upstream area and adjacent East China Se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1992,11(2):237~254
[5] 杨关铭.何德华,王春生等.台湾以北海域浮游桡足类生物海洋学特征研究Ⅰ. 数量分布.海洋学报,1999,21(4):78-86
[6] 杨关铭,何德华,王春生等. 台湾以北海域浮游桡足类生物海洋学特征研究Ⅱ.群落特征.海洋学报,1999,21(6):72-80
[7] 陈清潮.中华哲水蚤的繁殖、性比率和个体大小的研究.海洋与湘泪,1964,6(3):272~287
[8] 郑重,李少菁,连光山. 海洋桡足类生物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
[9] 潘玉球,苏纪兰,徐端蓉.台湾以北海域夏、冬季的海洋学特征及其变异.黑潮调查研究论文选,第2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126~135
[10] 李少菁.福建沿海太平洋哲水蚤形态比较研究.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3,10(1):57~81
[11] 方国洪.关于台湾-对马-津轻流系的结构及其与黑潮的关系.海洋科学,1995,(4):43~49
[12] 潘玉球,苏纪兰,苏玉芬. 东海南部海域水文的季节特性黑潮调查研究论文选,第5集.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186~200
[13] 潘玉球,浅沼市男,甲斐源太郎等.台湾以北陆架环流的季节特征.黑潮调查研究论文选,第5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 201~214
[14] 于洪华,苗育田.东梅黑湘锋的特征分析,黑潮调查研究论文选,第3集.北京:晦洋出版社,1991.204--211
[15] Thiriot A著.石小瑗译.非洲西部上升流区的浮游动物群落.上升流生态系.北京:海洋出版社、1981,26~51
[16] 陈亚瞿. 东海大陆架外缘和大陆坡深海渔场浮游动物研究Ⅱ.浮游桡足类水平及垂直分布.甲壳动物学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86~99
[17] 何德华,杨关铭.1986年春季东海黑潮及其邻近海区浮游桡足类的分布特征I.平面分布.黑潮调查研究论文选,第1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249~265
[18] 黄加祺,朱长寿,陈栩等.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区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区生态系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432~439
[19] 洪毕生,丘书院,阮五崎等.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区生态系研究概述.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区生态系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1~17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