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天然放射性核素与137Cs
, PP. 76-84
Keywords: 南海东北部,沉积物,天然放射性核素,137Cs
Abstract:
用HPGeγ谱仪测定了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结果给出7种核素的平均比活度分别为40K:538Bq/kg,210Pb:116Bq/kg,226Ra:27.7Bq/kg,228Ra:4.49Bq/kg,228Th:42.0Bq/kg,238U:35.4Bq/kg和137Cs:1.16Bq/kg,210Pb的比活度随离岸距离增大,226Ra比活度随离岸距离没有明显变化,其余核素比活度随离岸距离减小.与对我国近海其他海域报道的沉积物放射性核素含量相比,40K和137Cs稍低于其他海域,其余核素为中等水平.
References
[1] | 李立.1992年3月南海东北部陆架-陆坡区的海洋锋.中国海洋学文集(第6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33-41.
|
[2] | 赵一阳 鄢明才.中国浅海沉积物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
[3] | 许建平 苏纪兰.黑潮水入侵南海的水文分析:Ⅱ.1994年8—9月期间的观测结果[J].热带海洋,1997,16(2):1-23,T001.
|
[4] | 李树庆 吴复寿 等.渤黄海沿岸海域放射性水平及卫生评价.中国近海放射性水平[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7.1-14.
|
[5] | 李树庆 徐绍琴 等.辽宁近海海域放射性水平及其评价.中国近海放射性水平[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7.15-27.
|
[6]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海区综合调查研究报告(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101-114.
|
[7] | 温孝胜 刘韶.南海沉积物中U,Th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热带海洋,1997,16(3):32-40,.
|
[8] | 李培泉 刘志和 等.冲绳海槽沉积物中U,Ra,Th,^40K的地球化学研究[J].海洋与湖沼,1984,15(5):457-467.
|
[9] | 蔡福龙 陈英.若干南极环境样品的放射性[J].台湾海峡,1992,11(1):79-83,.
|
[10] | 刘广山 黄奕普.沉积物中^238U等9种放射性核素γ谱法同时测定[J].台湾海峡,1998,17(4):359-363,.
|
[11] | 黄奕普 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考察队.前言.南沙群岛海域的同位素海洋化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
[12] | 谢以萱.南海东北部的海底地貌[J].热带海洋,1983,2(3):183-190.
|
[13] | 许建平 苏纪兰.黑潮水入侵南海的水文分析[J].热带海洋,1997,16(2):1-21.
|
[14] | 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海洋科学讨论会论文编辑委员会.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海洋科学讨论会论文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1-423.
|
[15] | 南海东北部海区环流课题组.中国海洋学文集(6)[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1-109.
|
[16] | 刘锡清.中国边缘海的沉积物分区[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6,16(3):1-11,.
|
[17] | 罗又郎 劳焕年 等.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类型与粒度特征的初步研究[J].热带海洋,1985,4(1):33-41.
|
[18] | 徐茂泉 黄奕普.南海东沙群岛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的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3(3):380-385,.
|
[19] | 海洋沉积研究室.南海中北部沉积成因类型[J].热带海洋,1987,6(6):1-9.
|
[20] | 李培泉 刘志和 等.渤海近岸地区表层沉积物中U,Ra,Th,^40K,^137Cs的Ge(Li)γ谱仪测定及地球化学研究[J].海洋与湖沼,1983,14(4):333-340.
|
[21] | 陈绍勇 林植青.珠江口以东陆架沉积物U,Th的分布[J].热带海洋,1989,8(1):90-94,.
|
[22] | 赵一阳.中国渤海沉积物中铀的地球化学[J].地球化学,1980,1:101-105.
|
[23] | 赵一阳 古堂秀 等.海洋沉积物微量铀的分析方法[J].海洋科学,1978(增刊):114.
|
[24] | 刘季花 梁宏锋.东太平洋沉积物U的地球化学[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6,16(1):59-67,.
|
[25] | 库兹涅佐夫Ю B 夏明(译).海洋放射年代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
[26] | 陈进兴 吴世炎 等.河口沉积物中^210Pb,^226Ra和总β放射性分布规律[J].海洋学报,1987,9(2):183-187.
|
[27] | 陈绍勇 李文权 等.湄州湾沉积物的混合速率和沉积速率研究[J].海洋学报,1988,10(5):566-574.
|
[28] | YOKOYAMA Y 黄奕普等(译).应用高分辨的γ能谱法直接和不破坏试样地测定海洋沉积物、锰结核和珊瑚的年龄.同位素海洋化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165-183.
|
[29] | 陈敏 黄奕普 等.东沙群岛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镭同位素.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海洋科学讨论会论文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208-216.
|
[30] | 黄奕普 施文远.中国近海沉积物中钍同位素的分布[J].台湾海峡,1991,10(4):302-314,.
|
[31] | 陈毓蔚 赵一阳 等.东海沉积物中^226Ra的分布特征及近岸沉积速率的测定[J].海洋与湖沼,1982,13(4):380-386.
|
[32] | 刘广山 侯秉政 等.大亚湾海洋生态环境放射性水平研究.中国青年学者论环境(下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800-804.
|
[33] | 吴复寿 李树庆 等.天津近海海域在放射性水平及其卫生学评价.中国近海放射性水平[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7.66-77.
|
[34] | 杨孝桐 李树庆 等.福建近海海域的放射性水平及卫生评价.中国近海放射性水平[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7.113-124.
|
[35] | 刘广山 黄奕普.沉积物中^238U等9种放射性核素γ谱同时测定[J].台湾海峡,1998,17(4):359-363.
|
[36] | 黄奕普,南沙群岛海域的同位素海洋化学,1996年
|
[37] | 李立,中国海洋学文集.6,1996年,33页
|
[38] | 南海东北部海区环流课题组,中国海洋学文集.6,1996年,1页
|
[39] | 刘广山,中国青年学者论环境.下,1996年,800页
|
[40] | 陈敏,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海洋科学讨论会论文集,1995年,208页
|
[41] | 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海洋科学讨论会论文编辑,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海洋科学讨论会论文集,1995年,1页
|
[42] | 徐茂泉,厦门大学学报,1994年,33卷,3期,380页
|
[43] | 赵一阳,中国浅海沉积物地球化学,1994年,151页
|
[44] | 黄奕普,台湾海峡,1991年,10卷,4期,303页
|
[45] | OKOYAM A Y,同位素海洋化学,1990年,165页
|
[46] | 陈绍勇,海洋学报,1988年,10卷,5期,566页
|
[47] | 陈进兴,海洋学报,1987年,9卷,2期,183页
|
[48] | 海洋沉积研究室,热带海洋,1987年,6卷,6期,1页
|
[49] | MO T,Geochim Cosmochim Acta,1973年,37卷,1期,35页
|
[50] | 李树庆,中国近海放射性水平,1987年,1页
|
[51] | 李树庆,中国近海放射性水平,1987年,15页
|
[52] | 吴复寿,中国近海放射性水平,1987年,66页
|
[53] | 杨孝桐,中国近海放射性水平,1987年,113页
|
[54] | 罗又郎,热带海洋,1985年,4卷,1期,33页
|
[55] |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南海海区综合调查研究报告.2,1985年,1页
|
[56] | 李培泉,海洋与湖沼,1984年,15卷,5期,457页
|
[57] | 李培泉,海洋与湖沼,1983年,14卷,4期,333页
|
[58] | 谢以萱,热带海洋,1983年,2卷,3期,183页
|
[59] | 陈毓蔚,海洋与湖沼,1982年,13卷,4期,380页
|
[60] | 夏明(译),海洋放射年代学,1981年
|
[61] | 赵一阳,地球化学,1980年,1卷,101页
|
[62] | 赵一阳,海洋科学,1978年,增刊,114页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