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伶仃洋有孔虫生物群和埋葬群的比较及河口沉积作用分析
, PP. 69-74
Keywords: 活体有孔虫,沉积作用,珠江河口
Abstract:
对伶仃洋沉积物表层中的有孔虫生物群与埋葬群进行了比较分析,有效地分辨出河口湾内拦门沙区的高速沉积带、深槽里的有孔虫异地埋葬分子、东、西槽内陆架咸水作用的差异以及沉积物不同搬运方向等.证明用有孔虫生物群与埋葬群的对比分析可判释出沉积动力环境的更细微的差别和变化,较单纯据死有孔虫群的分析效果要好.
References
[1] | 汪品先 闵秋宝.我国若干河口的有孔虫、介形虫埋葬群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海洋微体古生物论文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0.101-111.
|
[2] | 田向平.珠江河口伶仃洋最大混浊带研究[J].热带海洋,1986,5(2):27-35.
|
[3] | 陈木宏 赵焕庭.伶仃洋L2和L16孔第四纪有孔虫群与孢粉化石带特征及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4,14(1):11-22,.
|
[4] | 李叔鸾.珠江口底质中有孔虫埋葬群的分布规律[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5,5(2):83-104.
|
[5] | 李叔鸾.珠江口底质沉积中浮游有孔虫的分布规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6):109-121.
|
[6] | 李叔鸾.珠江口底质中胶结壳有孔虫的分布规律[J].海洋与湖沼,1988,19(2):187-196.
|
[7] | 陈木宏.珠江崖门沉积物中有孔虫分布的定量分析.南海海洋科学集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29-37.
|
[8] | 华棣.珠江磨刀门海区底质中有孔虫,介形的分布[J].热带海洋,1989,8(1):10-18,.
|
[9] | 罗宪林 牟崇健 等.从伶仃洋底质中活、死有孔虫分布特征论东航道开发的优势.97海岸海洋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香港: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及海洋与大气研究中心出版,1997.230-239.
|
[10] | 章纪军 陈荣华.表层沉积中有孔虫的动力沉积特征[J].海洋实践,1981,总(14):29-34.
|
[11] | 成鑫荣.长江河口表层沉积物中活有孔虫分布的初步研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7,7(1):73-79.
|
[12] | 尤坤元.连云港沿岸线海底质中的有孔虫分布及对沉积环境的指示[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7,14(3):273-279,.
|
[13] | 尤坤元 Scha.,CT.用活有孔虫分布指示三亚汊道外港潮流格局[J].海洋学报,1999,21(1):71-79,.
|
[14] | 朱晓东 葛晨东.江苏中南部潮滩有孔虫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J].海洋学报,1998,20(5):75-82,.
|
[15] | 李春初.高盐陆架水入侵影响我国河口概况与问题[J].海洋科学,1990,(3):54-59,.
|
[16] | 应秩甫.珠江口伶仃洋锋的类别及其对沉积的影响[J].热带海洋,1994,13(2):25-32,.
|
[17] | 罗宪林,97海岸海洋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7年,230页
|
[18] | 陈木宏,南海海洋科学集刊,1989年,29页
|
[19] | 李叔鸾,海洋与湖沼,1988年,19卷,2期,187页
|
[20] | 李叔鸾,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6期,109页
|
[21] | 成鑫荣,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7年,7卷,1期,73页
|
[22] | 田向平,热带海洋,1986年,5卷,2期,27页
|
[23] | 李叔鸾,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5年,5卷,2期,83页
|
[24] | Haynes J R,Foraminifera,1985年,81页
|
[25] | 章纪军,海洋实践,1981年,总14期,29页
|
[26] | 汪品先,海洋微体古生物论文集,1980年,101页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