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泥蚶同工酶谱在不同组织的差异研究
, PP. 125-132
Keywords: 泥蚶 ,同工酶 ,组织特异性表达
Abstract:
用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对泥蚶5种组织中的19种同工酶进行检测分析,发现除其中4种酶未显示任何有活性的区带,两种酶只显示极微弱且不稳定的区带外,其他种酶类在各个组织中都显示出清晰稳定的图谱,且这些酶在分布和活性上均表现出高度的组织特异性,说明泥蚶组织中已存在相当丰富和完整的酶系统,基本具备了与高等动物相类似的机体代谢方式,而且这些酶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组织分布上的自我调控机制.同时与其他贝类和高等动物相比,泥蚶的同工酶基因的表达既表现出了与其分类地位相一致的特征,又反应出在分类阶元上的特殊性.
References
[1] 胡能书,万贤国,等.同工酶技术及其应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0-85.
[2] 杨弘,夏德全,吴婷婷,等.中华鳖同工酶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1997,4(4):54-58.
[3] 邵健忠,项黎新,华志华,等.三角帆蚌16种同工酶系统的表型及其在瘟病病蚌中的病理变化[J].水产学报,1993,17(3):199-207.
[4] 姜建国,熊全沫,姚汝华.青鱼不同组织中同工酶的表达模式[J].水生生物学报,1997,21(4):353-358.
[5] 黄韧敏.鳜鱼同工酶的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论文集[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6] SICILIANO M J, WRIGHT D A. Evidence for multiple unlinked genetic loci for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in fish of the genas Xihophorus[J]. Copeia, 1973, (1): 158-161.
[7] 李广丽,杜晓东,叶富良,等.合浦珠母贝同工酶的电泳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01,8(2):17-21.
[8] 尤锋,王可玲,相建海,等.山东近海褐牙鲆自然与养殖群体生化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J].海洋与湖沼,2001,32(5):512-518.
[9] 王金星,赵小凡,龚波,等.柞蚕蛹及胚胎发育中几种同工酶基因的表达研究[J].动物学研究,1996,17(3):239-246.
[10] 欧阳敏,喻晓,陈道印,等.鄱阳湖团头鲂肌肉的四种同工酶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1999,11(3):44-47.
[11] 丁少雄,王军,苏永全,等.花尾胡椒鲷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研究[J].台湾海峡,2001,20(2):224-228.
[12] 许晓东,陈文新.天山根瘤菌全细胞蛋白电泳和多位点酶电泳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1996,23(3):131-135.
[13] 杨弘,吴婷婷,董在杰,等.天鹅洲通江型长江故道"四大家鱼"种群遗传结构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1996,3(4):11-18.
[14] 李太武,苏秀榕.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6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J].海洋学报,1997,19(2):85-89.
[15] 李清猗,刘堰.大瓶螺四种同工酶的电泳分析[J].水产学报,1995,19(2):184-186.
[16] 喻子牛,孔晓瑜,杨锐,等.泥蚶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1997,4(5):15-21.
[17] 王中仁.植物等位酶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95-112.
[18] 李广丽,叶富良.马氏珠母贝不同组织同工酶的比较[J].水产学报,2000,24(5):418-421.
[19] 王梅芳,余福勇,杨书婷,等.无裂栉江珧种内同工酶表型差异的研究[J].热带海洋,2000,19(4):45-50.
[20] 王梅芳,余福勇.旗江珧不同组织中酯酶和过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的表达[J].海洋科学,2000,24(7):14-16.
[21] 郑曙明.铜鱼和圆口铜鱼10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A].纪念陈桢教授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2] 姜建国,熊全沫,姚汝华,等.草鱼同工酶的组织分布及遗传结构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1997,25(12):105-110.
[23] 陈定福,杨清发.吻鱼句和圆口吻鱼句同工酶的电泳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22(2):162-168.
[24] 刘仁沿,梁玉波,张喜昌,等.中国北方菲律宾蛤仔同工酶电泳的初步分析比较[J].海洋环境科学,18(1):24-28.
[25] 全成干,王军,丁少雄,等.大黄鱼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同工酶[J].厦门大学学报,1999,38(4):584-588.
[26] 王伟继,孔杰,庄志猛,等.真鲷野生群体和人工繁殖群体的同工酶遗传差异[J].生物多样性,2000,8(4):391-396.
[27] 吴力钊,王祖熊.长江中游鲢鱼天然种群的生化遗传结构及变异[J].水生生物学报,1997,21(2):157-162.
[28] 蒋晓华,咎瑞光.滇池高背鲫同工酶发育遗传学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1996,18(2):114-117.
[29] 喻子牛,杨锐,孔晓瑜,等.青岛近海魁蚶群体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1997,3:33-38.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