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东海陆架盆地的前新生界
, PP. 66-75
Keywords: 前新生界 ,海相中生界 ,陆架盆地 ,东海
Abstract:
根据东海陆架盆地周边地质、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应用岩石学、古生物学、同位素年代学、层序地层学等分析方法,研究东海陆架盆地的前新生界.陆架盆地广泛发育中生界,其中盆地南部发育最全,以三叠—白垩系陆相碎屑岩为主,中部隆起带以发育侏罗—白垩系的陆相火山岩为主,以台湾海峡为中心的盆地南部有海相—海陆过渡相的中生界.在盆地南部钻遇的年龄为1680Ma的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和在北部钻遇的糜棱片麻岩分别为浙闽东部前震旦纪变质岩和浙北晚元古代变质岩在海中的延伸.陆架地区晚古生代可能属于亚洲大陆东缘优地槽带的冒地槽,在盆地内尤其在东部坳陷带可能有晚古生代浅变质岩.
References
[1] 刘光鼎.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Z].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2] 王家林 吴健生 陈冰.珠江口盆地和东海陆架盆地基底结构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3] 朱伟林 王国纯.中国近海前新生代气勘探新领域探索[J].地学前缘,:.
[4] 冯晓杰 张川燕 王春修 高乐.东海陆架和台西南盆地中生界及其油气勘探潜力[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5] 赵金海 唐建 等.关于东海新生代盆地油气勘探的若干见解[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6] 宋泳宪 吴文清.福建省地质[A].马丽芳.中国地质图集[Z].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209-220.
[7] 任纪舜 姜春发 张正坤 秦德余.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8] CHOU J T.A petrographic study of the Mesozoic and Cenozoic rock formations in the Tungliang Well TL-1 of the Penghu Island,Taiwan,China[J].Technical Bulletin of CCOP,1969,2:97-116.
[9] 王善书.沿海大陆架及毗邻海域油气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458-550.
[10] 王国纯.中国东部海域中生界地质特征及含油气前景[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1] 金庆焕.南海地质与油气资源[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12] 林长松 高金耀.东海微板块的南北分块与水平运动[J].海洋学报,:.
[13] 高德章 唐建 薄玉玲.东海及邻区重磁场与地质构造特征[J].海洋学报,2003,25(增1):70-83.
[14] 姜涌泉 等.东海基底性质及构造区划研究[Z].,1989..
[15] 曾九岭 等.东海地质构造和地壳结构及其演化研究报告[R].,2001..
[16] 金翔龙.东海海洋地质[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
[17] 蔡乾忠 刘守全 等.寻找海相油气新领域—从南海北部“残留特提斯”谈起[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8] 冯晓杰 蔡东升 等.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 王德华 陆祖达 张健康.浙江省地质[A].马丽芳.中国地质图集[Z].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185-192.
[20] 张文佑.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21] 周蒂.台西南盆地和北港隆起的中生界及其沉积环境[J].热带海洋学报,:.
[22] 王可德 钟石兰.东海陆架盆地西南部中生代地层的发现[J].地层学杂志,:.
[23] 蔡乾忠.“残留特提斯”的猜想[J].地质科技,1998,(4):39-41.
[24] 许薇玲 乐俊英 柴利根.地质特征[A].刘光鼎.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215-247.
[25] 陈汉宗 孙珍 周蒂.华南中生代岩相变化及海相地层时空分布[J].热带海洋学报,:.
[26] MARTINI E.Standard Tertiary and Quaternary calcareous nannoplankton zonation[A].FARINACCI A.Proceedings Ⅱ Planktonic Conference:Vol.2[C].Roma.1971.739-785.
[27] 周志武 等.东海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资源研究[Z].,1985..
[28] 许薇玲 等.东海地质构造特征[Z].,1985..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