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葛拟锈病菌rDNA-ITS的序列分析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11, PP. 42-46 Keywords: 葛拟锈病菌,野葛,粉葛,山葛,序列分析,锈病菌,克隆和序列分析,菌种,不同植物,同源性,来源,单孢子囊,效率最高,基因组,氯化苄法,改良,结果,rDNA,核糖体,菌株,比较,效果,方法,提取,材料 Abstract: 分别从罹拟锈病的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粉葛P.thomsoniiBenth.和山葛P.montana(Lour.)Merr.获得病原物拟锈病菌(集壶菌)Synchytriumsp.的孢子囊堆,用其作材料进行了不同DNA提取方法的效果比较,同时对来自以上3种不同植物菌株的核糖体DNA(rDNA)-ITS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改良的氯化苄法提取基因组DNA的效率最高,但单孢子囊直接进行PCR扩增也可以满足ITS的克隆和分析;来源于野葛和粉葛菌株的ITS1-5.8S-ITS2分别为856bp和907bp,两者同源性为92%;而山葛菌株的ITS1-5.8S-ITS2为1148bp,与野葛和粉葛菌株的同源性分别为54%和55%.由此推断,粉葛与野葛上的菌株可能为相同种的不同变种,而山葛上的菌株为另一个种;或者3种植物上的菌株分别为3个不同的集壶菌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