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高粱不育系3197A抗丝黑穗病性丧失原因
DOI: 10.3321/j.issn:1000-7091.1989.04.017, PP. 88-91
Keywords: 高粱,丝黑穗病
Abstract:
利用从美国引进的高粱3197A原原种组配了晋杂一号(原)、晋杂四号(原)和晋杂五号(原)3个杂交种。并用这些原种与我国目前生产上使用的3197A、晋杂一号、晋杂四号、晋杂五号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做了对丝黑穗病敏感性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197A自身对丝黑穗病的敏感性和这一特性的遗传能力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其抗病性丧失是由于我国丝黑穗病菌生理小种变化所致。
References
[1] | 徐冠仁: 利用雄性不育系选育杂种高粱, 《中国农业科学》, 1962(2): 15-20
|
[2] | 山西忻县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杂交高粱选育-制种-栽培》,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4: 11-12
|
[3] | 海城县农业局: 海城县高粱黑穗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意见, 《辽宁农业科学》, 1978(3): 36-37
|
[4] | 杜思曾: 高粱林黑穗病的综合防治, 《山西农业科学》, 1918(11): 21
|
[5] | 吴新兰: 高粱料黑穗病的生理分化, 《植物病理学报》, 12(1)1982: 13-18
|
[6] | 辽宁省农科院昌图县金家基点: 高粱黑穗病防治试验及调查情况初报, 《辽宁农业科学》, 1971(4): 17-22
|
[7] | 马宜生: 高梁品种对于林黑穗病抵抗性的研究, 《高粱研究》, 1982(1): 46-51
|
[8] | 韦耀明: 高粱品种资源抗株黑穗病鉴定报告, 《高粱研究》, 1984(1): 37
|
[9] | 刘惕若: 《黑粉菌与黑粉病》, 农业出版社, 1984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