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双胚苗类型及后代观察初报
DOI: 10.3321/j.issn:1000-7091.1993.02.009, PP. 45-49
Keywords: 小麦,双胚苗,类型,无融合生殖
Abstract:
对小麦与天蓝偃麦草杂交诱导后代筛选的36个双胚苗株系进行形态特性分类。共有6种,即双鞘同步型。双鞘异步型,单鞘同步型。单鞘一叶重叠同步型。单鞘一叶共生同步型、单鞘异步型,小麦双胚苗二代再现双苗率极小,三代双胚苗两苗系再现频率分别为0.823%和0.139%。二代分离奇异,三代按株系趋向整齐。双胚苗及后代去雄套袋有不同程度的自主结实特性。是有性和无性基因型细胞的嵌合体,双苗特性可通过有性或无性过程传递给后代,无性的表达可能需特定的环境条件。双胚苗是选择兼性或专性无融合生殖的一个中间型桥梁材料。
References
[1] | 邓景阳.高忠丽.小麦显性不育基因的发现、鉴定及其在遗传字和育种学上的价值.中国科学(B揖),1982.(1):45一57
|
[2] | 李祥义.邓景阳·太谷核不育小麦败一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研究作物学报.1983.9(3)
|
[3] | Janjotovic''V.小麦茎叶的解剖学特征(二).国外农学一麦类作物,1985,(2)29~32
|
[4] | 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遗传育种专业雄性不育和雄性能育小麦花药和花粉发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植物学报.1976.18(2):141一149
|
[5] | 方深高.赵志安等,太谷核不育小麦分子遗传学机理的研究;1种子蛋白的双向电泳图谱分析第五次全国核不育会议材料,北京:1984
|
[6] | 周时佳.韩敬花.太谷核不育小麦可育株、不育株及1不育小麦同_L酶的比较研究一作物学报,11(2):109~114
|
[7] | Janjotovic'' V.小麦茎叶的解剖学特征(一).国外农学一麦类作物.1985.(1):25~29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