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DOI: 10.3321/j.issn:1000-7091.1993.02.005, PP. 21-27
Keywords: 小麦赤霉病,危害损失,防治指标
Abstract: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河南省小麦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病情指数每增加1%。产量损失率约增加0.5%;病穗率每增加1.3%。病粒率约增加0.5%。根据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投入和产出情况。制定出亩产300kg、350kg、400kg不同产量水平麦田的赤霉病防治指标。即病情指数(%)分别为2.3~2.7、1.9~2.3、1.6~2.0;病穗率(%)分别为11.7~12.3、11.2~11.7、10.9~11.4。在赤霉病严重发生年份,防治指标可适当降低。
References
[1] | 钱才方.徐雍皋.小麦赤霉病损失率测定方法的商榷.植物保护,1985(2);32~33
|
[2] | 肖悦岩.关于防病效果计算公式的见解.植物保护.1986(5);51~52
|
[3] | 李大伟等.小麦赤霉病对产量的损失测定.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6.20(3);360~362
|
[4] | Zadoks JC.论作物损失估计之概念基础一阀值理论.国外农学一植物保护.1987(2):11~15
|
[5] | Madden LV.Renny-pacher SP et al.loss model for crpos. Phytopathoiogy.1981(71);685~689
|
[6] | 卓仁英.小麦赤霉病与产量损失.植物保护,1983(2);22~23
|
[7] | 宋凤仙等.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流行动态经验模型研究,河南农业科学,1988(1),13~16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