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抗源抗SCN过程中POD酶动态分析
DOI: 10.3321/j.issn:1000-7091.1999.02.022, PP. 111-110
Keywords: 过氧化物酶,大豆孢囊线虫,酶谱
Abstract:
通过对大豆抗源抗孢囊线虫(SCN)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酶谱的变化研究,探讨了大豆抗源在抗病过程中是通过提高体内POD酶活性来抵御SCN的侵染,抗源品种POD活性和酶谱呈动态变化。在侵染高峰期(30~35d),高抗抗原体内POD酶活性最强,酶谱着色较深;而感病品种在侵染高峰期POD酶活性降至最低值,且一些酶带受损以至消失。另外,证实了POD酶在抗病过程中参与木质素的合成。抗病过程中酶活性强弱及酶谱表达形式可作为大豆抗源抗性强弱的生理指标。
References
[1] | 徐朗莱,叶茂炳,徐雍皋 等.过氧化物酶及其同工酶与小麦抗赤霉病性的关系.植物病理学报,1991,(4):285~289
|
[2] | 杨家书,李舜芳,吴畏 等.小麦品种对白粉病抗病性与过氧化物酶的关系.植物病理学报,1984,(4):235~239
|
[3] | 叶华智,伍光庆.小麦与禾谷镰刀菌相互作用下病穗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变化.植物病理学报,1988,(3):169~173
|
[4] | 李莹,李原平,赵卫红.抗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新品系的选育.华北农学报,1994,9(2):33~38
|
[5] | 陈怡,栾晓燕,黄承运 等.病毒病抗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及其F1代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分析.大豆科学,1993,(1):30~35
|
[6] | 田秀明,杜利锋.棉花对叶枯黄萎病的抗性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关系.植物病理学报,1989,21(2):94
|
[7] | 赵可夫主编.植物抗性生理研究.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5.
|
[8] | 铃木直治 等.近代植物病理化学.汗泳峰 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