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小麦田藜和野燕麦生态经济阈值模型的初步研究
DOI: 10.3321/j.issn:1000-7091.2000.04.018, PP. 92-97
Keywords: 小麦田,藜,野燕麦,生态经济阈值,防治指标
Abstract:
通过对小麦田主要杂草藜、野燕麦不同密度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及防治中生态经济阈值模型的初步研究,建立了藜、野燕麦不同密度与小麦有效穗数、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小麦产量损失率间的函数关系式,明确了藜、野燕麦不同密度对构成小麦产量各因素影响作用,制定出适合当地杂草藜和野燕麦的生态经济阈值,即田间藜密度达到1.45~1.83株/m2时,野燕麦密度达7.15~8.60株/m2时,分别使用72%2,4-D丁酯乳油和10%骠马乳油进行化学防治。
References
[1] | 李为民,吴 鸿.麦田猪秧秧防除指标的研究[J].杂草学报,1992,6(4):28-31.
|
[2] | 李宜慰,陈永康,刘宁政.日本看麦娘对小麦产量的损失和经济阈值研究[J].杂草科学,1992,(2):5-7.
|
[3] | 涂鹤龄,同秀莲.野燕麦田间发生密度与小麦青稞产量损失估测及防除策略的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83,10(3):197-204.
|
[4] | 李孙荣,高柱平,由振国.农田杂草防治的生态经济原理[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
|
[5] | 张建民,张洪杰,张夕林.麦田杂草与小麦竞争临界期的研究[J].杂草科学,1996,(4):3-5.
|
[6] | 王加银,房泽东,钟新宝,等.小麦田草大麦的危害及防除指标的初步研究[J].杂草科学,1993,(2):13-14.
|
[7] | 高联义,黄玉富,孙振发.野燕麦与小麦竞争对产量的影响[J].杂草科学,1993,(3):4-5.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