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玉米子粒性状四类效应的遗传分析
DOI: 10.3321/j.issn:1000-7091.2000.02.005, PP. 21-26
Keywords: 普通玉米,种子性状,遗传方差和协方差,遗传相关,遗传效应
Abstract:
采用二倍体胚和三倍体胚乳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以5个玉米自交系及其间配制的F1,F2,BC1,BC2为材料,研究了5个玉米种子性状的胚直接效应、胚乳直接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结果表明,除粒宽外,各性状的遗传同时由细胞质效应和胚、胚乳、母体基因效应所控制,百粒重主要受胚乳和母体效应的影响,粒长的遗传以母体效应为主,粒宽和粒厚以胚乳效应为主。各部位子粒百粒重的胚乳直接加性效应与母体加性效应的协方差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余性状的胚、胚乳直接效应与母体效应间的协方差均不显著,通过母体植株的遗传表现可以对这些性状进行有效的选择。在提高百粒重的玉米育种中,以任一部位子粒百粒重作为选择标准可起到相同的选择效果,直接选择粒宽的分离类型,有利于获得大粒的遗传材料。S22是改良百粒重的优良亲本。
References
[1] | 朱军.遗传模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
[2] | Zhu J, Weir B S. Analysis of cytoplasmic and maternal effects Ⅱ. Genetic model for triploid endosperms [J]. Theor Appl Genet, 1994,89(2):160-166.
|
[3] | 石春海,朱军.籼型杂交水稻碾米品质的遗传分析[J].生物数学学报,1992,7(4):37-45.
|
[4] | 石春海,朱军.籼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的种子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19(增刊):69-74.
|
[5] | 阿布东,张全德.高赖氨酸玉米(Opaque-2)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4,20(6):560-565.
|
[6] | 张泽民,任和平.玉米穗粒性状的配合力与环境互作的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0,24(1):61-66.
|
[7] | 李玉玲.玉米穗粒和株型性状的遗传及同步改良的遗传基础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6,11(增刊):16-21.
|
[8] | 朱军.Mixed model approaches for estimating variances and covariances [J].生物数学学报,1992,9(1):1-11.
|
[9] | 吴吉祥,王国建,朱军,等.陆地棉种子性状直接效应和母体效应的遗传分析[J].作物学报,1997,21(6):658-664.
|
[10] | 石春海,朱军.籼稻稻米蒸煮品质的种子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1994,8(3):129-134.
|
[11] | 何光华,谢 戍,郑家奎,等.水稻子粒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其产量的种子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J].生物数学学报,1995,10(4):71-77.
|
[12] | 朱军.作物杂种后代基因型值和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J].生物数学学报,1993,8(2):32-44.
|
[13] | 朱军.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J].遗传学报,1996,23(1):56-68.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