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矮败麦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传粉特点分析

DOI: 10.3321/j.issn:1000-7091.2001.03.002, PP. 6-11

Keywords: 矮败小麦,发育进度,节间,伸长模式,传粉规律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1997~1999年对44个转育多代的矮败麦材料和父母本花期相遇程度不同的个群体进行了有关数据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矮败麦的株高、抽穗期和开颖期(分别以S1,S2,S3表示)与其姊妹散粉株的对应性状(F1,F2,F3)的关系分别是:S1=0.598F1(R2=0.488),S2=3.537+0.814F2(R2=0.600),S3=5.771+0.85F3(R2=0.500)。另外矮败麦还表现为成穗多,结实率低,子粒饱满度和粒重不高,但我们所用是其后代可育株,故对矮败麦的选择标准要适当放宽。(2)矮败表的穗下节伸长(抽穗)速度只及其可育株的58.5%,伸长速度无明显的高峰,但其伸长的持续期稍长,这说明矮化和发育推迟可能是同一发育现象所导致的两个结果。(3)可育株、不育株开花、开颖之间的时间间隔和其穗子之间的空间间隔的大小对株间传粉和不育株结实都至关重要。小麦自花授粉作物的花器特点对及时高效地接受外来花粉有一定的障碍作用,所以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不育株的结实率。相比之下矮败麦更容易接受来自距离稍远一些的花粉,这对于进行异交传粉特别是矮秆群的传粉和杂交具有重要价值。

References

[1]  刘思衡,吴升鑫,郭玉春,等.矮败小麦株高遗传动向研究[J].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5,10(3):12-15.
[2]  孙家柱,薛民生,张福胜,等.不同遗传背景矮败麦发育上的几个特点[J].华北农学报,1997,12(4):28-32.
[3]  刘秉华,杨丽.矮败小麦及其在矮化育种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1994,27(5):17-21.
[4]  刘思衡,吴升鑫,钟洁,等.矮败小麦在育种上的利用:Ⅱ矮败小麦开花习性与异交结实率[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6,25(1):12-15.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