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不同大豆品种抗旱性生理指标综合分析

DOI: 10.3321/j.issn:1000-7091.2001.03.009, PP. 40-45

Keywords: 大豆,抗旱性,生理指标,综合分析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选用12个大豆品种(系),于大豆开花结荚期,分别在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了与抗旱性有关的4类生理指标,并结合大田试验结果进行了抗旱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相对电导率、净光合速率(Pn)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大豆抗旱性(DC)密切相关,此4项生理指标的隶属函数加权平均值(D值)与抗旱系数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表明D值可用于大豆品种的抗旱性评价与分级。对大豆抗旱育种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References

[1]  Bohnert H J,Jensen R G.Strategies for engineering water-stress tolerance in plant[J].Trends in Biotechnology,1996,14:89-97.
[2]  董钻,谢甫绨.土壤水分胁迫对大豆体内酶活性和膜透性的影响[J].大豆科学,1995,14(4):290-297.
[3]  宋英淑,尹田夫,薛津,等.不同品种大豆的产量及质膜透性对水分胁迫的反应[J].大豆科学,1985,4(4):279-284.
[4]  张福锁.环境胁迫与植物育种[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120.
[5]  王伟.植物对水分亏缺的某些生化反应[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8,34(5):388-393.
[6]  张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54-155.
[7]  钮福祥,华希新,郭小丁,等.甘薯品种抗旱性生理指标及其综合评价初探[J].作物学报,1996,22(4):392-398.
[8]  许忠仁,张贤泽.大豆生理与生理育种[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68-173.
[9]  邹琦,孙广玉.干旱条件下大豆叶片水分状况与渗透调节[J].大豆科学,1994,13(4):312-319.
[10]  赵海泉,洪法水,吉军政.大豆幼苗萎蔫过程中保护酶活性的变化[J].中国油料,1997,19(4):40-45.
[11]  余叔文,汤章城.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739-746.
[12]  山仑,陈培元.旱地农业生理生态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17,98-105.
[13]  华东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
[14]  朱广廉.植物生理学实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242.
[15]  宋英淑,尹田夫,薛津,等.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大豆抗旱性的关系[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6,(1):41-44.
[16]  景蕊莲.作物抗旱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9,17(2):79-85.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