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陆地棉不同群体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DOI: 10.3321/j.issn:1000-7091.2004.01.014, PP. 49-53

Keywords: 常规棉,转Bt基因棉,彩色棉,群体,遗传力,杂种优势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以1个高强纤维品系为父本,6个常规棉品系、5个转Bt基因抗虫棉品系和5个彩色棉品系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AD模型,分析了3个群体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常规棉群体和抗虫棉群体的衣分、籽棉产量等性状基因显性效应对杂种一代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彩色棉群体的籽棉产量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而衣分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的加性效应。常规棉群体的比强度以显性效应为主,抗虫棉和彩色棉群体的比强度以加性效应为主。3类群体中2.5%跨长和马克隆值的遗传效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也较大。常规棉群体和抗虫棉群体的产量性状有一定的杂种优势,纤维长度和细度基本上没有优势,纤维强度有显著的负优势,但彩色棉群体的纤维长度和强度有一定的正向优势。因而,在品种改良上,可以利用常规棉和转基因抗虫棉的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产量,利用彩色棉的杂种优势来提高纤维品质。

References

[1]  周有耀.陆地棉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综述)[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8,14(2):135-141.
[2]  韩祥铭,刘英欣.陆地棉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J].作物学报,2002,28(4):533-536.
[3]  王学德,潘家驹.陆地棉近交衰退与杂种优势遗传分析[J].作物学报,1991,17(1):18-23.
[4]  张正圣,李先碧,刘大军,等.陆地棉高品质系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J].棉花学报,2002,14(5):264-268.
[5]  邢朝柱,靖深蓉,郭立平,等.转Bt基因棉杂种优势及性状配合力研究[J].棉花学报,2000,12(1):6-11;12(3):118-121.
[6]  张正圣,李先碧,刘大军,等.陆地棉高强纤维品系和Bt基因抗虫棉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2):1450-1455.
[7]  刘海涛,郭香墨,夏敬源.转Bt基因抗虫棉与常规陆地棉种内杂种主要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J].棉花学报,2000,12(3):118-121.
[8]  张桂寅,刘立峰,马峙英.转Bt基因抗虫棉杂种优势利用研究[J].棉花学报,2001,13(5):264-267.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