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旱作转BADH基因水稻茎的解剖结构特征与产量的关系

DOI: 10.3321/j.issn:1000-7091.2005.03.009, PP. 32-38

Keywords: 转BADH基因水稻,,解剖结构特征,产量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利用石蜡切片法研究和分析了5个水稻品系(种):52-7、51-15、51-22、中8、白珍珠茎的显微结构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转BADH基因水稻品系表皮下和内、外圈维管束鞘的厚壁细胞层数及发育没有明显特征;各节间的基本组织细胞淀粉粒含量少的品系,产量较高;具有少维管束数性和小维管束性;各节间维管束总面积与茎壁组织面积的比值大于对照,但平均值小于白珍珠;BADH基因的表达,提高了转基因水稻品系体内甜菜碱的含量。含量较多的甜菜碱和发达的输导组织,有利于转BADH基因水稻品系在旱作条件下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有机物的合成与转运以及高产的形成。

References

[1]  Mansour M.Plant physil[J].Biochem,1988,36(10):767-772.
[2]  徐是雄,徐学宾.稻的型态与解剖[M].北京: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3]  陈志强,黄超武.中国三种野生稻种茎、叶解剖的比较研究[J].中国科学,1987,(3):273-278.
[4]  陈飞鹏,吴万春.中国三种野生稻根状茎的解剖比较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4,7(2):9-15.
[5]  赵燕,洪亚辉,任春梅,等.高粱DNA导入水稻后代维管束与气腔的解剖观察[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20(6):530-534.
[6]  姜健,李金全,徐正进,等.水稻粒粳交杂种优势的研究Ⅰ主要形态性状及解剖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02,27(1):3-7.
[7]  曾华宗,郑成木.甘蔗抗旱生理测验及BADH基因PCR扩增的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03,1(3):55-58.
[8]  郭学民,刘永军,东方阳,等.转DABH基因水稻第3叶气孔特征的扫描电镜观察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4,24(7):1195-1199.
[9]  陆时万,徐祥生,沈敏捷.植物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0]  利容千,曾子申.杂交水稻与其三系茎、叶解剖的比较研究[J].作物学报,1982,8(3):179-186.
[11]  任春梅,赵燕,董延瑜.外源DNA导入水稻第三代变异材料部分器官解剖观察[J].湖南农学院学报,1994,20(6):530-534.
[12]  王维金,徐珍秀.不同品种水稻剑叶和穗颈大维管束的扫描电镜观察[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4,13(5):518-520.
[13]  黄璜.生态条件对水稻茎秆维管束数的影响[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1994,7(2):9-15.
[14]  李扬汉.禾本科作物形态与解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5]  蒋春志,张艳敏,郭北海,等.转BADH基因小麦的水分生理特性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2,17(4):140-141.
[16]  张艳敏,郭北海,蒋春志,等.转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小麦的耐盐耐旱性[J].华北农学报,2003,18(1):29-32.
[17]  利容千.水稻幼穗分化过程中多糖的变化[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6,2:60-7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