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植物抗性相关基因的研究
DOI: 10.7668/hbnxb.2007.S2.005 , PP. 17-20
Keywords: 植物抗性基因 ,R蛋白 ,转基因 ,防御响应机制
Abstract:
植物广谱抗性反应中,特定的抗性基因通过细胞信号转导高度表达。应用图位克隆、转座子标签、微卫星标记等技术从一些主要的经济作物和园艺植物中定位和克隆了大量抗性基因。R蛋白是一类重要的Pr类蛋白,往往具有若干相似结构域,R蛋白结构和序列分析对抗性基因家族分类、抗性信号转导机制研究有重要意义。Avr基因研究的成果进一步证实了"基因对基因"学说。根据抗性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发展形成了激发子-受体学说、细胞防卫学说等一些新的植物抗性机制假说。目前已有十几种动植物、微生物的外源抗性基因应用于转基因植物研究中。
References
[1] 张一宾.作物保护和基因组创制农药的未来展望[J].世界农药,2004,26(1):1-4.
[2] 王友红,张鹏飞,陈建群.植物抗病基因及其作用机理[J].植物学通讯,2005,22(1):92-99.
[3] 杜春芳,毛雪,李润植,等.多基因抗性的QTL作图及其在作物持久性抗病育种上的应用[J].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172-177.
[4] 陈正华,周奕华,万里红,等.植物防御系统中抗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遗传,2002,24(4):486-492.
[5] 王关林,方宏筠.植物基因工程[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6] 李为民,王志兴,张永强,等.海岛棉和基因过量表达提高烟草离体叶片对赤星病的抗性[J].自然科学进展,2004,14(4):410-416.
[7] 侯广新,崔广坚.由化学品诱导的植物抗病作用[J].世界农药,2004,26(3):19-23,40.
[8] 罗红丽,宋凤鸣,朱廷恒,等.水稻病程相关蛋白基因OsPR-4b启动子的克隆及缺失体构建[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31(1):22-26.
[9] 仲燕,张建鹏,冯伟华,等.贻贝抗菌肽研究进展[J].生命的化学,2004,24(2):118-120.
[10] 胡明,李晓宇,朱宝成,等.抗真菌蛋白研究进展[J].植物技术通报,2004(3):13-17.
[11] 王忠华,贾育林,夏英武.植物抗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2004,21(5):521-530.
[12] 罗兰,谢丙炎,杨之为.植物抗线虫基因的分子定位与克隆[J].生物技术通报,2004,6:1-5.
[13] 范云六.我国农作物生物技术的成就与展望[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9,21(1):11-15.
[14] 刘亚萍,曹双河,王献平,等.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24的SSR标记[J].植物病理学报,2005,35(5):478-480.
[15] Zachary Nimchuk,Thomas Eulgem,Ben F Holt Ⅲ,et al.Recognition and response in the plant Immune system annu[J].Annual Review of Genetics,2003,37:579-609.
[16] 令利军,万平,张正英,等.几种常见植物抗虫基因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4,1:27-30.
[17] 沃克 J M,拉普勒 R.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56,158,161.
[18] 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7-148,454-455.
[19] 罗银玲,宋松泉.植物线粒体、活性氧与信号转导[J].西北植物学报,2004,24(4):737-747.
[20] Dong Wang,Natalie D Weaver,Meenu Kesarwani,et al.Induction of protein secretory pathway is required for systemic required resistance[J].Science,2005,308 (5724):1036-1040.
[21] 潘家驹.作物育种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153-155.
[22] 刘欣洁,谭振波.昆虫几丁质酶及其在植物抗虫品种改良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04(3):18-22.
[23] 宫霞,施用晖,乐国伟,等.抗菌肽活性与细菌染色体DNA的相互作用机理[J].自然科学进展,2004,14(5):509-513.
[24] 吴乃虎.基因工程原理[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40-345.
[25] 毛健民,李俐俐.植物基因分离的图位克隆技术[J].生物学通报,2002,37(4):32-33.
[26] 张献龙,唐克轩.植物生物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36-237.
[27] 胡英考.转座子标签法克隆分离植物基因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3,2:18-21.
[28] Wan Ping,Ling Lijuan,Zhou Wenjuan,et al.Cloning,sequence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a zinc finger protein gene in wheat[J].遗传学报,2004,31(9):895-900.
[29] 骆蒙,孔秀英,贾继增,等.基于抑制消减杂交方法的小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的表达[J].科学通报,2002,47(16):1237-1241.
[30] 周延清.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41-143.
[31] 刘小红,张红伟,刘昕,等.MDMV CP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基因玉米的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2005,21(1):144-148.
[32] 程茂高,乔卿梅,原国辉,等.植物外源抗虫基因及其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04,5:18-20.
[33] 宋家清,廖富(蘋),黄旭华,等.昆虫抗菌肽基因工程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04,2:31-33,51.
[34] 王志成,易自力,皮灿辉,等.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病虫水稻进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生物技术通报,2004,3:31-35.
[35] 宋水山,贾振华,高振贤,等.植物抗细菌病害基因工程研究进展与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02,5:21-24.
[36] 陈坤明,宫海军,王锁民.植物谷胱甘肽代谢与环境胁迫[J].西北植物学报,2004,24(6):1119-1130.
[37] 钱海丰,陈哲皓,傅杰.控制转基因植物中基因逃逸的分子策略[J].生命科学,2004,16(5):288-291,332.
[38] 吴雪峰,赵开军,陈毓荃.植物启动子的诱导模序[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24(12):14-21.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