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红掌叶片离体培养过程中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DOI: 10.7668/hbnxb.2007.06.040, PP. 195-198

Keywords: 红掌,离体培养,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以2个红掌品种为材料,分别采用愈创木酚法、氮兰四唑(NBT)法、考马斯亮蓝比色法分析研究了红掌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OD和SOD在幼嫩叶片内的活性均较低,粉冠军的POD活性大于亚历桑娜,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低于亚历桑娜;在愈伤组织诱导阶段,POD和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都达到最高峰值;在植株再生过程中,2种酶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都开始下降,亚历桑娜的POD,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大于粉冠军;在小苗移栽后,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继续下降至较低水平,尽管POD和SOD活性仍远高于幼嫩叶片,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却低于幼嫩叶片的水平。

References

[1]  Pierik R L M. Planflot formation in callus tissures Aathurium Andraeaonum lind[J]. Scientia Horticulturae, 1974, 2: 193-198.
[2]  Pierik R L M. Anthurium andraeranum plantlet proauztd from cultivated in vitro[J]. Physiology Plant, 1976, 37: 80-82.
[3]  崔凯荣, 戴若兰.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分子生物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92-101.
[4]  庄东红, 杜虹. 大白菜子叶培养过程中POD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J].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17(1): 64-68.
[5]  张志良. 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比色法)[M], 张志良.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第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154-155.
[6]  李琳, 焦新之. 应用蛋白染色剂考马斯亮蓝G-250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0, 16(6): 52.
[7]  林顺权. 细胞工程原理[M], 林顺权.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4-48.
[8]  田国忠, 李怀方, 裘维蕃. 植物过氧化物酶研究进展[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1, 19(4): 332-344.
[9]  王雨华, 王隆华. 棉胚珠愈伤组织诱导纤维分化初探[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6, 32(3): 186-188.
[10]  王爰国, 罗广华. 大豆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J]. 植物生理学报, 1983(1): 77-83.
[11]  夏时云, 麦瑜玲, 许继勇, 等. 红掌叶片离体培养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J]. 华北农学报, 2006, 21(3): 16-18.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