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不同秋眠级数苜蓿品种吸水规律研究
DOI: 10.3321/j.issn:1000-7091.2007.03.021, PP. 88-92
Keywords: 秋眠级数,苜蓿品种,根系,土壤含水量,吸水规律
Abstract:
以地下根系生长、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为对象,研究了8个不同秋眠级数苜蓿品种的吸水规律。结果表明:休眠和半休眠苜蓿品种的时空变化特征表现出一致性;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呈递减趋势;年刈割3茬,地上生物量与苜蓿耗水量密切相关,呈“V”字型分布;生育期内,分枝期历时最长、耗水最多,开花期耗水速率最快;3年内,苜蓿根系主要分布在60cm土层,侧根主要发生于0~40cm层,60cm层下无侧根发生。根系主要依靠侧根在120cm土层内吸收土壤水分。
References
[1] | 蔡高杰. 苜蓿的秋眠性及其应用[J]. 河南畜牧兽医, 2001, 10(22): 21.
|
[2] | 张春荣, 李红, 夏立江, 等. 镉、锌地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5, 20(1): 96-99.
|
[3] | 沈振荣. 水资源科学实验与研究[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261-280.
|
[4] | 康绍忠, 梁银丽, 蔡焕杰, 等. 旱区水-土-作物关系及其最优调控原理[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84-90.
|
[5] | 李保国, 龚元石, 左强. 农田土壤水的动态模型及应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10-13.
|
[6] | 程积民, 万惠娥, 王静. 黄土丘陵区紫花苜蓿生长与土壤水分变化[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3): 435-438.
|
[7] | 余优森. 人工牧草气候适应性分析[J]. 农业气象, 1984, 6(1): 32-36.
|
[8] | 朱玉洁. 紫花苜蓿生长模拟模型(ALFASM)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9] | 张丽君, 白占雄, 关文彬, 等. 我国苜蓿属植物栽培品咱的地理分布[J]. 华北农学报, 2005, 20(专辑): 99-102.
|
[10] | 刘昌明, 王会肖. 土壤-作物-大气界面水分过程与节水调控[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12-18.
|
[11] | 耿华珠, 吴永敷, 曹致中. 中国苜蓿[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25-58.
|
[12] | Cairns J J. Recovery and Restoration of Damaged Ecosystem[M]. Charlottesville: Virginia University Press, 1990: 12-15.
|
[13] | 陈曦, 任树梅, 杨培岭, 等. 京郊地区苜蓿草地土壤水分状况与产草量的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21: 218-220.
|
[14] | 张春霞, 郝明德, 魏孝荣, 等. 黄土高原沟壑区苜蓿地土壤水分剖面特征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10(6): 604-607.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