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八个榆黄蘑菌株同功酶分析

DOI: 10.7668/hbnxb.2009.06.043, PP. 210-214

Keywords: 榆黄蘑,同工酶,亲缘关系,聚类分析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为了探讨不同榆黄磨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利用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计算了8个榆黄蘑供试菌株间的Pearson相似系数;并采用类间平均法(Between-groupslinkage)进行系统聚类,对供试菌株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在2个同工酶系统中均有共同特征谱带,同时又体现了一定的多态性.菌株pc5与其他各菌株遗传差异均较大;菌株pc2与菌株pc7的遗传差异很小,可能是源于同一种或为亲缘关系很近的变异类型;其余各菌株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

References

[1]  王柏松,江日仁.金顶侧耳的生物学特性观察[J].食用菌,1988,10(3):6.
[2]  上海农业科学院.中国食用菌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
[3]  图力古尔,李玉.我国侧耳属真菌的种类资源及其生态地理分布[J].中国食用菌,2001,20(5):8-9.
[4]  陈士瑜.菇菌栽培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5]  沈海川.榆黄蘑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
[6]  郑林用,辜运富,彭卫红,等.长根菇与鸡纵菌转核系列菌株的醋酶同工酶研究[J].食用菌学报,2001,8(4):5-9.
[7]  魏秀华,周永红,杨瑞武,等.鹅观草属三个物种及其居群间的酯酶同工酶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2):117-120.
[8]  赵亚华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教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9]  刘波,王荔.36份不同居群半夏同工酶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3(1):11-14.
[10]  钟珉菡,苟琳.小麦族赖草属植物与近缘二倍体物种的同工酶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8,26(2):125-130.
[11]  杨新美.食用菌研究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2]  傅安涛,宋爱荣.15个灰树花菌株的酯酶同功酶分析[J].中国食用菌,2007,26(1):40-42.
[13]  聂刘旺,张定成.安徽黄精属五种植物的同工酶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9,22(1):29-31.
[14]  王家保,姜成东,李金成,等.11份莲雾资源的同工酶评价[J].热带作物学报,2004,25(2):15-19.
[15]  陈艳秋,李玉梅.黑木耳菌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5,27(1):26-28.
[16]  唐利华,郭倩.中国黑木耳主要栽培菌株酯酶同工酶的研究[J].食用菌学报,2007,14(4):37-40.
[17]  王俊玲,李明.6个杏鲍菇菌株及其杂交子代的酯酶同工酶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27(3):2-3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