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耐低钾种质资源筛选研究
DOI: 10.7668/hbnxb.2011.S1.011 , PP. 51-55
Keywords: 大豆 ,种质资源 ,低钾胁迫 ,筛选指标 ,品种鉴定
Abstract:
对72个大豆品种苗期耐低钾特性进行鉴定,并筛选耐低钾种质资源,利用获得的不同类型大豆材料研究耐低钾特性与体内保护酶系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个钾不同处理浓度下,0.01mmol/L适宜作胁迫浓度,2.50mmol/L适宜作对照浓度;以植株生物量相对值为筛选指标,可鉴定供试品种的耐低钾特性。研究发现,供试的大豆品种耐低钾能力存在较大变异,筛选出5个耐低钾特性较强的品种。另外,对不同耐低钾类型品种的叶片保护酶系统分析发现,耐低钾特性与胞内保护酶系统活性存在一定联系。
References
[1] 刘国栋,刘更另.籼型杂交稻耐低钾基因型的筛选[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9):1044-1048.
[2] 华含白,李召虎,田晓莉.辽棉18 与新棉99B 苗期耐低钾能力的差异及其机制[J].作物学报,2009,35(3):475-482.
[3] 吕福堂,张秀省,张保华,等.不同玉米基因型吸钾和耐低钾能力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4):556-559.
[4] George M S,Lu G Q,Zhou W J.Genotypic variation for potassium uptake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sweet potato(Ipomoea batatas L.) [J].Field Crops Research,2002,77(1):7-15.
[5] 李廷强,王昌全.植物钾素营养研究进展[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1,19(3):281-285.
[6] 刘国栋,刘更另.籼稻耐低钾基因型的筛选[J].作物学报,2002,28(2):161-166.
[7] 张福锁,崔振岭,王激清,等.中国土壤和植物养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J].植物学通报,2007,24 (6):687-694.
[8] 陈建勋,王晓峰.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第2 版.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68,72.
[9] 刘国栋,刘更另.论缓解我国钾源短缺问题的新对策[J].中国农业科学,1995,28(1):25-32.
[10] 李见云,谭金芳,介晓磊,等.黄淮麦区钾高效小麦品种的筛选[J].麦类作物学报,2003,23(3):49-52.
[11] 姜存仓,袁利升,王运华,等.不同基因型棉花苗期钾效率差异的初步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3,22(6):564-568.
[12] 王伟,曹敏建,綦左莹,等.不同大豆品种对钾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差异的比较研究[J].大豆科学,2007,26(4):561-564.
[13] 王晓光,曹敏建,于海秋,等.不同基因型大豆吸收利用钾素的差异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39(5):520-524.
[14] 李喜焕.大豆品种资源耐低磷鉴定及相关转录因子基因GmPTF1 的克隆[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8.
[15] 王运杰.大豆MYB 转录因子GmPHR1 的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0.
[16] 张俊红.低磷诱导大豆根系SSH 文库构建与分析[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0
[17] 严小龙,张福锁.植物营养遗传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1-17.
[18] 王毅,武维华.植物钾营养高效分子遗传机制[J].植物学报,2009,44(1):27-36.
[19] 唐劲驰,曹敏建.作物耐低钾营养研究进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1,32(5):382-385.
[20] 李廷轩,马国瑞.籽粒苋富钾基因型筛选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9(4):473-479.
[21] 台德卫,张效忠,苏泽胜,等.全球水稻分子育种核心种质资源耐低钾品种的苗期筛选[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5(4):356-359.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