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棉果枝类型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DOI: 10.7668/hbnxb.2011.S1.002, PP. 6-10
Keywords: 陆地棉,果枝类型,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遗传分析
Abstract:
选用陆地棉无限果枝类型和有限果枝类型品系进行杂交,构建两个F2分离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的P1、P2、F1、F2四世代联合分析法对陆地棉果枝类型的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杂交组合分析结果一致,果枝类型均为E-0模型,即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最优遗传模型的两个主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果枝类型性状的大纯合主基因对次大主基因存在显性上位作用。果枝类型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无限果枝类型个体与铃重、籽棉、皮棉产量及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
References
[1] | 殷剑美,武耀廷,朱协飞,等.陆地棉产量与品质性状的主基因与多基因遗传分析[J].棉花学报,2003,15(2):67-72.
|
[2] | 张培通,朱协飞,郭旺珍,等.高产棉花品种泗棉3 号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分析[J].作物学报,2006,32(7):1011-1017.
|
[3]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棉花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86-87.
|
[4] | 杜雄明,刘国强,傅怀勤,等.陆地棉零式果枝种质性状鉴定和转育[J].中国棉花,1996,23(9):7-8.
|
[5] | 王建康,盖钧镒.利用杂种F2世代鉴定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并估计其遗传效应[J].遗传学报,1997,24(5):432-440.
|
[6] | 盖钧镒,王建康.利用回交世代鉴定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J].遗传,1998,20 (增刊):110-111.
|
[7] | 王建康,盖钧镒.数量性状主-多基因混合遗传的P1、P2、F1、F2和F2:3联合分析方法[J].作物学报,1998,24(6):651-659.
|
[8] | 盖钧镒,王建康.利用回交或F2:3家系世代鉴定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J].作物学报,1998,24(4):402-409.
|
[9] | 章元明,盖钧镒.利用DH 或RIL 群体检测QTL 体系并估计其遗传效应[J].遗传学报,1999,27(7):634 -640.
|
[10] | 盖钧镒,章元明,王建康.QTL 混合遗传模型扩展至2对主基因+ 多基因时的多世代联合分析[J].作物学报,2000,26(4):385-391.
|
[11] | 章元明,盖钧镒,张孟臣.利用P1F1P2和F2或F2:3世代联合的数量性状分离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1):6-9.
|
[12] | 袁有禄,长天真,郭旺珍,等.棉花高品质纤维性状的主基因与多基因遗传分析[J].遗传学报,2002,29(9):827-834.
|
[13] | 王淑芳,石玉真,刘爱英,等.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主基因与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2):157-161.
|
[14] | 邵艳华,李俊文,唐淑荣,等.陆地棉纤维细度相关性状的遗传及相关性分析[J].棉花学报,2008,20(4):289-294.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