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板栗杂交后代坚果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
DOI: 10.7668/hbnxb.2011.05.024, PP. 117-121
Keywords: 板栗,杂交后代,表型性状,坚果,遗传变异
Abstract:
通过对板栗杂交后代株产、单粒重等形态特征及坚果总糖、淀粉、蛋白质含量等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研究了板栗杂交后代坚果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所有杂交后代性状差异显著,坚果高度、宽度与淀粉含量、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等性状无论在总体水平还是各杂交组合内部均小于10%,是相对稳定的植物学性状,坚果厚度与脂肪含量变异系数也低于15%,也比较稳定;而株产、平均单粒重及总糖含量、粗纤维含量等性状在总体水平上高于15%,总糖含量变异系数甚至在50%以上,遗传多样性丰富,在其中选择特异性状单株具有很大潜力;分析还发现,母本(雄性不育板栗种质)相同,父本不同,杂交后代单株产量变异系数近似,而平均单粒重变异系数差异较大;父本(河北短丰)相同,母本不同,杂交后代株产与平均单粒重变异状况则相反,推测其与母本生物学特性及父本花粉直感效应有关;根据表型性状变异分析结果,本研究筛选出3个分别具有丰产、高糖、大果性状的单株。
References
[1] | 黄宏文.从世界栗属植物研究现状看中国栗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8,16(2):171-176.
|
[2] | 艾呈祥,余贤美,张力思,等.山东板栗遗传多样性分析[J].果树学报,2006,23(5):681-684.
|
[3] | 张继亮,李华,马玉敏,等.泰山板栗丰产优质型新品种-岱丰的选育[J].果树学报,2010,27(1):316-317.
|
[4] | 马玉敏,陈学森,何天明,等.中国板栗3个野生居群部分表型性状的异常多样性[J].园艺学报,2008,35(12):1717-1726.
|
[5] | 兰彦平,曹庆昌,周连第,等.燕山板栗大果型新品种-燕平的选育[J].果树学报,2008,25(3):444-445.
|
[6] | 杜春花,邵则夏,陆斌,等.板栗新品种-云良的选育[J].果树学报,2009,26(6):924-925.
|
[7] | 李斌,顾万春,卢宝明.白皮松天然群体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2,10(2):181-188.
|
[8] | 张宇和,柳銮,梁维坚.中国果树志板栗榛子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52-59.
|
[9] | 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板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
[10] | 郎萍,黄宏文.栗属中国特有种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地域差异[J].植物学报,1999,41(6):651-657.
|
[11] | 田华,康明,李丽,等.中国板栗自然居群微卫星遗传多样性[J].生物多样性,2009,17(3):296-302.
|
[12] | 黄武刚,程丽莉,周志军,等.板栗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J].果树学报,2010,27(2):227-232.
|
[13] | 暴朝霞,黄宏文.板栗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分析[J].园艺学报,2002,29(1):13-19.
|
[14] | 王同坤,董超华,齐永顺,等.燕山板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果树学报,2006,23(4):547-552.
|
[15] | 冯涛,张红,陈学森,等.新疆野苹果果实形态与矿质元素含量多样性以及特异性状单株[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6,7(3):270-276.
|
[16] | 张艳敏,王琦,苑兆和,等.矮生樱桃组3个野生种果实性状的变异[J].果树学报,2007,24(3):369-382.
|
[17] | 张小燕,陈学森,彭勇,等.新疆野苹果矿质元素与糖酸组分的遗传多样性[J].园艺学报,2008,35(2):277-280.
|
[18] | 艾呈祥,张力思,魏海蓉,等.部分板栗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园艺学报,2008,35(5):747-752.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