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秸秆还田与氮供应对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DOI: 10.7668/hbnxb.2013.05.037, PP. 219-223
Keywords: 秸秆还田,氮供应,光合日变化,产量
Abstract:
为探索适宜的秸秆还田量与氮肥耦合量,大田条件下设置2个氮用量和5个秸秆还田量处理,研究了小麦灌浆期旗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饱和蒸汽压亏缺(Vpdl)日变化及产量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的秸秆还田量配施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旗叶光合能力,且随氮供应量增加小麦旗叶Pn增加。随秸秆还田量增加,小麦光合指标和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更高的氮供应可以容纳更多的秸秆还田量。6000kg/hm2秸秆量配施氮肥150kg/hm2和9000kg/hm2秸秆量配施氮肥225kg/hm2是合适的秸秆还田与氮肥耦合量。
References
[1] | 周怀平,杨治平,李红梅,等. 秸秆还田和秋施肥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水肥效应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15( 7) : 1231-1235.
|
[2] | 李贵桐,赵紫娟,黄元仿,等. 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 ( 2) : 162 -167.
|
[3] | 张庆忠,吴文良,王明新,等. 秸秆还田和施氮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5,25( 11) : 2883 -2887.
|
[4] | 赵鹏,陈阜. 秸秆还田配施化学氮肥对冬小麦氮效率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8,34 ( 6) : 1014 -1018.
|
[5] | 张静,温晓霞,廖允成,等. 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16( 3) : 612-619.
|
[6] | 刘减珍,王淑敏,杨丽琳. 秸秆还田添加氮素调节碳氮比的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18( 3) : 31 35.
|
[7] | 江晓东,李增嘉,侯连涛,等. 少免耕对灌溉农田冬小麦/夏玉米作物水、肥利用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 7) : 21-24.
|
[8] | 李友军,吴金芝,黄明,等.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06,22( 12) : 44-48.
|
[9] | 练宏斌,黄高宝,谢军红,等.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春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9,44( 1) : 64-68.
|
[10] | 吕美蓉,宁堂原,张涛,等. 少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08,6: 5 -8.
|
[11] | 郑丕尧. 作物生理学导论[M]. 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2.
|
[12] | 徐萌,张玉龙,黄毅,等. 秸秆还田对半干旱区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及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30( 4) : 153-156.
|
[13] | 郑伟,张静,刘阳,等. 低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9,29( 9) : 4967-4975.
|
[14] | 江晓东,王芸,侯连涛,等. 少免耕模式对冬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06,22( 5) : 66-69.
|
[15] | 李全起,陈雨海,吴巍,等. 秸秆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农田光能利用率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17( 2) : 243-246.
|
[16] | 王宁,刘义国,张洪生,等. 氮肥与精量秸秆还田对冬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2,27( 6) : 185-190.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