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红壤区稻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及与产量关系分析
DOI: 10.3969/j.issn.1000-7091.2013.03.020 , PP. 109-115
Keywords: 水稻 ,氮肥减施 ,产量 ,土壤养分
Abstract:
针对南方红壤区施氮量高、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设置了不施氮(N0)、传统施氮(CFN)2个对照处理和6个氮肥减施处理,分析了土壤养分在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动态变化以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于传统施N20%,等P、K的条件下,30%传统氮肥用量+50%厩肥有机氮肥用量(30F+50M)、30%传统施氮肥用量+50%缓释氮肥用量(30F+50S)产量与CFN持平,比80%传统氮肥用量(80F)分别增产4.7%,5.2%;其余减施氮肥处理与80F产量基本持平。30F+50M处理在分蘖盛期、抽穗期、成熟期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均达到最高,碱解氮在分蘖盛期和成熟期达到最高,30F+50S处理在水稻抽穗期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N0处理土壤速效钾在分蘖盛期、抽穗期、成熟期均达到最高。与产量关系分析表明,在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与水稻籽粒产量显著正相关,土壤速效钾含量则与产量显著负相关,其中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在不同生育时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南方红壤区,减施氮肥的条件下,可通过化肥配施厩肥或者化肥配施缓释肥来提高不同生育时期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来实现增产或达到传统施肥产量水平。
References
[1] 朱兆良. 农田中氮肥的损失与对策[J]. 土壤与环境,2000,9(1) : 1 - 6.
[2] 张国荣,谷思玉,李菊梅,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高产稻田施肥与产量的关系[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0(1):75 - 80.
[3] Hellebrand H J,Scholz V,Kern J. Fertilizer induced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during energy crop cultivation on loamy sand soils[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8, 42( 36) : 8403 - 8411.
[4] 叶文培,王开峰,王凯荣,等. 长期有机物循环对红壤稻田养分及水稻生长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5) : 746 - 750.
[5] 明道绪. 田间试验及统计分析[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6] 李继明,黄庆海,袁天佑,等. 长期施用绿肥对红壤稻田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3) : 563 - 570.
[7] 刘恩科,赵秉强,胡昌浩,等. 长期施氮、磷、钾化肥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13(5) : 789 - 794.
[8] 要文倩,秦江涛,张继光,等. 江西进贤水田长期施肥模式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 土壤, 2010, 42(3) : 467 - 472.
[9] 李成亮,何园球,王艳玲,等. 氮磷钾肥对红壤区水稻增产效应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21(2) : 179 -184.
[10] 张苗苗,宗良纲,谢桐洲. 有机稻鸭共作对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 18(2) : 256 - 260.
[11] 邢素丽,韩宝文,刘孟朝,等. 有机无机配施对土壤养分环境及小麦增产稳定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 增刊) : 135 - 140.
[12] 焦艳平,陈阜,唐衡,等. 我国主要农作区粮食产量贡献率分析[J]. 作物杂志, 2006(1) : 16 - 20.
[13] 朱兆良. 合理使用化肥充分利用有机肥发展环境友的施肥体系[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3(2) : 89 - 93.
[14] Manna M C,Swamp A,Wanjari R H,et al. Long-term effect of fertilizer and manure application on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soil quality and yield sustainability under sub-humid and semi arid Tropical India[J]. Field Crops Research, 2005, 93: 264 - 280.
[15] 杨长明,杨林章,颜廷梅,等. 不同肥料结构对水稻群体干物质生产及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04, 35(2) : 199 - 202.
[16] 徐明岗,李冬初,李菊梅,等.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10) : 3133 - 3139.
[17] 鲁艳红,纪雄辉,郑圣先,等. 施用控释氮肥对减少稻田氮素径流损失和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14(3) : 490 - 495.
[18] 谢春生,唐拴虎,徐培智,等. 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对水稻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12(2) : 177 - 182.
[19] 肖强,张夫道,王玉军,等. 纳米材料胶结包膜型缓/控释肥料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14(5) : 951 - 955.
[20] 苏艳玲,巫东堂,王秀英,等. 控释肥对大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08, 36(3) : 73 -74.
[21] 曹兵,徐秋明,李亚星,等. 不同控释肥品种对大白菜产量、氮素吸收和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6, 21(3) : 41 - 45.
[22] 张文新,张成军,赵同科,等. 缓释氮肥减少菜田土壤硝酸盐淋溶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5) : 166 -170.
[23] 董燕. 缓/控释复合肥料养分释放特性与生物效应研[D]. 重庆: 西南大学, 2007.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