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转Bt基因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在河北省的环境释放及跟踪监测
DOI: 10.3321/j.issn:1000-7091.2003.z1.032, PP. 116-120
Keywords: 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环境释放
Abstract:
转Bt基因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BioP8在河北省保定市进行了环境释放及跟踪监测,对其在田间的定殖、扩散、田间防效、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以及工程菌与土壤中天然芽胞杆菌消长动态关系进行了调查。工程菌BioP8在棉田棉叶和土壤中均能定殖、存活,且消长趋势相近,在施药后第3天BioP8菌密度均达最高值,之后趋于衰减;室内模拟试验研究说明工程菌BioP8与土壤中天然芽胞杆菌之间不存在相互拮抗作用;BioP8对棉田中的天敌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BioP8防治区的益害比最高为392∶1,比化防区最高益害比高452%。工程菌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有一定的影响,BioP8防治区的节肢动物个体总量介于化防区和空白对照区的个体总量。
References
[1] | 黄大,林 敏.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57-458.
|
[2] | 陈中义,吴 限,管 宇,等.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株田间残留和扩散的追踪检测[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8(1):83-86.
|
[3] | 陈中义,林 敏,黄大.首例属间重组微生物进入商品化生产[J].农业生物技术通报,1998,6:41-43.
|
[4] | 陈中义,陆 伟,林 敏,等.Genetically Engineered Agricultural Microbia[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57-493.
|
[5] | 丁之铨,张 杰,陈中义,等.杀虫遗传工程荧光假单胞菌IPP202 部分生物学特性[J].微生物学报,2000,41(1):3-8.
|
[6] | Maramo resch K.Bio technology for Biological Contro l ofPest and Vectors[M].CRC Press,1991.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