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行距配置和密度对冬小麦品种河农822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DOI: 10.7668/hbnxb.2008.02.029, PP. 125-131
Keywords: 行距配置,密度,河农822,群体质量,产量
Abstract:
为研究不同行距配置和密度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河农822为试验材料,应用裂区设计研究了3种行距配置和4种密度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行距和密度的互作效应不显著。相同密度下,15cm等窄行种植的群体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基本上最高,20cm等宽行次之,16.7cm+16.7cm+26.7cm三密一稀种植样式最低。4种种植密度下的群体总茎数以高密度最大,随密度降低群体总茎数减少。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以中密度的较高,过大或过小密度的较低。即密度为300万/hm2或420万/hm2基本苗的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密度为180万/hm2或540万/hm2基本苗。产量水平为300万/hm2基本苗>420万/hm2基本苗>180万/hm2基本苗>540万/hm2基本苗。所以,河农822最佳的行距配置和密度为15cm等行距×300万/hm2基本苗。
References
[1] | 董钻,沈秀瑛.作物栽培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
[2] | 单玉珊.小麦高产栽培研究文集[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
[3] | 冯永祥,杨恒山,李志刚,等.行向、行距对小麦田间光照及产量的影响[J].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2000,10(1):21-24.
|
[4] | 张全国,马瑞昆,贾秀领,等.种植密度和样式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06,10(2):11-15.
|
[5] | 陈素英,张喜英,陈四龙,等.种植行距对冬小麦田土壤蒸发与水分利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3):86-89.
|
[6] | 刘印杰,冯兰芝.小麦宽窄行种植对个体发育及其产量结构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1997(10):8-9.
|
[7] | 王永锐.作物高产群体生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
[8] | 于振文.作物栽培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
[9] | 吴玉娥,韩占江,薛香,等.行距对不同株型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3):14-16.
|
[10] | 张保军,由海霞,海江波.种植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2(4):1-2.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