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玉米“黄金”群体产量等性状轮回选择改良效果评价研究

DOI: 10.3969/j.issn.1000-7091.2012.02.024, PP. 121-126

Keywords: 玉米,群体改良,轮回选择,产量性状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利用群体改良方法,充分挖掘地方优异种质的遗传潜力是玉米种质改良与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本研究以黄金群5个轮次改良群体为材料,通过1年2点产量比较试验,分析了混合选择和相互半姊妹轮回选择方法对黄金群产量及穗部性状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两种选择方法对群体产量改良是有效的,随着改良轮次的增加,黄金群的单株产量逐轮提高,平均每轮提高3.78%,其中,混合选择改良的3轮群体平均每轮提高4.27%,相互半姊妹轮回选择的改良群体提高2.07%;虽然群体产量的变异系数从15.43%下降到12.80%,但群体内仍有较丰富的变异。通过改良群体穗部性状比较发现,穗长和行粒数改良效果显著,分别提高14.71%和17.62%,说明它们的提高是群体单株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References

[1]  陈彦惠. 玉米遗传育种学[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16-221.
[2]  张天真. 作物育种学总论[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21-223.
[3]  李家富. 玉米黄金群体不同轮次改良效果的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9.
[4]  陈彦惠,汪茂华. 对两个玉米群体进行特殊配合力轮?回选择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88,14:221-225.
[5]  陈彦惠,武安柱,吴连成,等. 金皇后等八个玉米群体?产量配合力分析[J]. 玉米科学,2002,10(4):10-12.
[6]  王懿波,王振华,王永普,等. 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7,30(4):?16-24.
[7]  陈彦惠,徐洪杰,张传贞.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和模式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1995,10(1):17-21.
[8]  Hallauer A R,Miranda J B. Quantitative genetics in maize breeding[M]. Ames: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8:?47-102.
[9]  陈彦惠,吴连成. 玉米群体改良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10]  [C]. 21 世纪玉米遗传育种展望- 玉米遗传育种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59-63.
[11]  刘新芝,彭泽斌. 半姊妹轮回选择对玉米群体改良效?果研究[J]. 作物学报,1994,20(6):670-676.
[12]  陈彦惠,吴连成,张向前. 轮回选择对豫综 5 号玉米?群体的选择效果[J]. 河南农业科学,2003(1):8-?11.
[13]  彭泽斌,田志国,刘新芝. 改良 S1 和半同胞交替轮回?选择对中综 4 号玉米群体改良效果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1598-1603.
[14]  杨?爽,库丽霞,孟庆雷,等. 豫综 5 号玉米群体产量?性状轮回选择改良效果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4(1):1-6.
[15]  Labate J A,Lamkey K R,Lee M,et al. Molecular genetic?diversity after recurrent selection in BSSS and BSCB1?maize populations[J]. Crop Sci,1997,37:416-423.
[16]  陈彦惠,王海斌,库丽霞,等. 对优良地方种质金系综?合种选系及其改良系的评价[J]. 玉米科学,2005,13?(4):3-7.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