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湖泊科学  2014 

湖库生态安全调控技术框架研究

DOI: 10.18307/2014.0201

Keywords: 湖泊,水库,生态安全调控,T-PIRLEP技术框架,调控措施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针对湖库生态安全综合性调控技术缺乏的现状,为支撑和保障湖库型水体生态安全,开展了湖库生态安全调控概念、特征及技术需求分析,研究并系统构建了湖库生态安全调控技术框架(T-PIRLEP),阐述和分析了该框架的主要技术环节.根据研究结果,认为湖库生态安全具备可调控的特性,调控目的旨在维护以人类为终点的湖库生态环境和生态服务的安全.湖库生态安全调控具有综合性、功能导向性、类型差异性、空间异质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基于T-PIRLEP的调控技术框架以湖库生态安全保障目标(T)为核心,以生态承载力为重要约束参考,从影响湖库生态安全状况的人口增长产业发展资源利用污染排放生态保护政策管理的耦合作用过程出发,采取以人口调控(P)、产业调控(I)、资源利用调控(R)、负荷控制(L)、生态调控(E)、政策调控(P)6类要素为主的调控措施来实现湖库生态安全调控.研究指出,调控过程需以湖库调控类型和其调控定位为引导,注重调控目标、调控措施、目标可达性分析之间的相互反馈,强化与生态安全评估研究的有机衔接.

References

[1]  王丽婧,郑丙辉. 水库生态安全评估方法(I):IROW 框架. 湖泊科学,2010,22(2):169-175.
[2]  冯宁,毛锋,李晓阳等. 滇池生态安全综合评估研究. 环境科学,2010,31(2):282-286.
[3]  邹长新,沈渭寿. 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农村生态环境,2003,19(1):56-59.
[4]  金相灿,王圣瑞,席海燕. 湖泊生态安全及其评估方法框架. 环境科学研究,2012,25(4):357-362.
[5]  张松,郭怀成,盛虎等. 河流流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估方法. 环境科学研究,2012,25(7):826-832.
[6]  游文荪,丁惠君,许新发. 鄱阳湖水生态安全现状评价与趋势研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12):1173-1180.
[7]  姜瑞华. 重庆市生态安全的状态、演化趋势及调控措施研究[学位论文]. 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0.
[8]  廖炜. 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学位论文].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9]  李长安,殷鸿福,俞立中等. 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演变与调控研究的思考.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11(6):550-557.
[10]  陈星,周成虎. 生态安全:国内外研究综述. 地理科学进展,2005,24(6):8-17.
[11]  陈国阶. 论生态安全. 重庆环境科学,2002,24(3):1-4.
[12]  杨京平. 生态安全的系统分析.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29,131-132.
[13]  肖笃宁,陈文波,郭福良. 论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3):354-358.
[14]  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Europe\'s environment:The second assessment. Oxford:Elsevier Science Ltd,1998.
[15]  Straskraba M,Tundisi JG,Duncan A. State of the art of reservoir limnology and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Netherland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3:213-288.
[16]  王丽婧,翟羽佳,郑丙辉等.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 环境科学研究,2012,25(12):61-68.
[17]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湖泊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8]  郑丙辉,张远,富国等. 三峡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标准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6):1022-1030.
[19]  林秋奇,韩博平. 水库生态系统特征研究及其在水库水质管理中的应用. 生态学报,2001,21(6):1034-1040.
[20]  Straskraba M,Tundisi JG. Guidelines of lake management:Volume 9:Reservoir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Lake Environment Committee,1999:1-60.
[21]  更多...
[22]  富国. 湖库富营养化敏感分级概念及指标体系研究. 环境科学研究,2005,18(6):75-79.
[23]  张远,郑丙辉,富国等. 河道型水库基于敏感性分区的营养状态标准与评价方法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6):2016-2021.
[24]  孟伟. 我国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战略. 中国环境科学,2007,27(5):712-716.
[25]  蔡佳亮,殷贺,黄艺. 生态功能区划理论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2010,30(11):3018-3027.
[26]  袁弘任. 水功能区划方法及实践. 水利规划与设计,2003,(2):19-24.
[27]  景跃军,陈英姿. 关于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综述及思考.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5):11-14.
[28]  王俭,孙铁珩,李培军等. 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4):768-772.
[29]  韦惠兰,刘晨烨. 经济承载力初探. 生态经济,2012,(2):31-34.
[30]  毛汉英,余丹林. 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 地球科学进展,2001,16(4):549-555.
[31]  王宁,刘平,黄锡欢. 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 生态农业科学,2004,20(6):278-281,385.
[32]  高鹭,张宏业. 生态承载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2):19-26.
[33]  王树通,郭怀成,王丽婧. 北京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5(5):90-94.
[34]  王丽婧,席春燕,付青等. 基于景观格局的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环境科学研究,2010,23(10):48-53.
[35]  王丽婧,席春燕,郑丙辉. 三峡库区流域水环境保护分区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4):1039-1044.
[36]  郑丙辉,王丽婧,龚斌. 三峡水库上游河流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研究. 环境科学研究,2009,22(2):125-131.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