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泊科学 1999
关于湖泊沉积物磷释放及其测定方法的雏议DOI: 10.18307/1999.0402 Abstract: 对东太湖三种类型9个样品的沉积物-上覆水柱状原样在滤除藻类、蔽光、室温、微量充气条件下连续培养50d,上覆水中的PO43--P浓度在起初15d内增高了2个数量级,在随后的33d中又下降了1个数量级并趋于稳定.这一过程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沉积物磷释放,本文提出了另外一种解释.认为前期上覆水中的PO43-积累源于沉积物表面活性有机碎屑层的分解释放磷,后期上覆水中的PO43-被沉积物吸附沉淀.并提出了以下假设:在自然条件下,沉积物表面活性有机碎屑层释磷反应强烈,形成很高的PO43-P浓度并向沉积物和上覆水中扩散,在湖水中由于水生植物吸收维持了较低的PO43--P浓度,在间隙水中由于扩散阻力较高而形成较陡的PO43--P浓度梯度。与内源磷污染负荷等同的沉积物磷释放是指沉积物磷输出(到湖水中)通量与(自湖水)输入通量之差值,在东太湖那样湖底条件比较稳定的湖泊中,磷的生物循环有可能严重干扰柱状原样模拟实验,测定内源磷负荷采用全湖磷平衡法或原位围隔模拟实验法比较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