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近2000年来杭州西湖藻类种群的演替与富营养化的发展过程
DOI: 10.18307/2000.0305
Keywords: 微化石藻,附生藻,浮游藻,喜酸性藻种,喜碱性藻种,营养状况,杭州西湖
Abstract:
于1991年在西湖湖底作15个深度1m左右的钻孔,根据其内微化石藻的垂直分布探索西湖近2000年藻类种群的演替,并藉此反映湖泊的古生境及其富营养化发展的历程,结果显示淡水西湖形成后藻类的垂直分布由下而上可分为3带:(1)附生藻带(短缝藻-桥穹藻-异极藻组合):-85cm至-45cm,以喜酸性及真酸性的附生藻为主,适应于当时的沼泽生境.(2)附生藻向浮游藻过渡带(水花束丝藻-直链藻组合):通常在-30cm至-40cm层段,以不定性成分为主,并有少量喜碱性藻种出现,湖体显示中营养状态.(3)浮游藻带(缢缩脆杆藻凸腹变种-四尾栅藻-螺纽鞘丝藻组合):-30cm以上,以喜碱性藻种为优势,藻量增大进入富营养化时期.到-10cm上下层段喜碱性藻种藻量形成峰值,显示进入超富营养化时期.-10cm以上残骸量略有降低趋势,这与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西湖富营养化采取截污、引流等综合治理似有一定关系.
References
[1] | 章鸿钊.杭州西湖成因一解[J].中国地质学会志,1924,3(1):21-29.
|
[2] | 谭其骧.杭州都市发展之经过.杭州历史丛编之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47..
|
[3] | 吴静波,西湖环境研究论文集,1990年,91页
|
[4] | 日本生态学会环境问题专门委员会,环境和指示生物.水域分册,1987年
|
[5] | 谭其骧,杭州历史丛编之序,1947年
|
[6] | 项斯端 赵建康.从藻类化石的垂直分布探讨杭州西湖的演变历程[J].海洋与湖沼,1999,30(1):14-24,.
|
[7] | 日本生态学会环境问题专门委员会.环境和指示生物(水域分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
|
[8] | 施谔.淳佑临安志(卷第十).南宋临安两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185-189.
|
[9] | 吴静波 杭州市环保局.杭州西湖湖底表层沉积物--内负荷的积累和反馈.西湖环境研究论文集[M].,1990.91-100.
|
[10] | 施 谔,南宋临安两志,1983年,185页
|
[11] | 章鸿钊,中国地质学会志,1924年,3卷,1期,21页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