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湖泊科学  2000 

四万年以来青海湖的三期高湖面及其降水量研究

DOI: 10.18307/2000.0304

Keywords: 青海湖,古降水量,高湖面,40kaBP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孢粉学、地貌学与沉积学的证据揭示了青海湖自40kaBP以来经历了至少三期高湖面,即30-40kaBP,11-13kaBP,7.5-5kaBP.其中第一期与第三期的高湖面是全球性暖湿气候的产物,第二期的高湖面同暖湿气候及高山区冰川消融均有关系.根据M.N.Bydukko(М.И.Булыко)公式和J.E.Kutzbach公式计算年蒸发量,依据封闭流域全流域水面平衡模式,模拟了青海湖在第一期与第三期高湖面时的平均降水量分别为645+/-5mm,595+/-15mm左右;分别比现代湖区降水量高280mm,235+/-15mm.从而三期高湖面的高度分别高出现代湖面104m,104m和45m左右.

References

[1]  四川植被协作组.四川植被[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309-329.
[2]  王苏民 施雅风.晚第四纪青海湖演化研究析视与讨论[J].湖泊科学,1992,4(3):1-9,.
[3]  山发寿 杜乃秋.青海湖盆地35万年来的植被演化及环境变迁[J].湖泊科学,1993,5(1):9-17,T002.
[4]  施雅风 李吉均 等.15万年来青藏高原气候与环境演变.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起与环境变化[M].广东:广东科学出版社,1998.425-431.
[5]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国科学院西部资源环境研究中心.青海湖近代环境的演化和预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79.
[6]  李承三.甘肃、青海地理考察记经[J].地理,1944,4(1-2):1-14.
[7]  施雅风.青海湖及其附近地区自然地理(着重地貌)的初步考察[J].地理科学,1958,24(1):33-48.
[8]  张彭熹 张保珍 等.青海湖冰后期水体环境演化[J].沉积学报,1988,6(2):1-4.
[9]  张青松 施雅风 等.青藏高原环境演变的主要特征.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起与环境变化[M].广州:广东科学出版社,1998.334-345.
[10]  王富葆 阎革.青藏高原东北部30ka以来的古植被与古气候演变序列[J].中国科学:D辑,1996,26(2):111-117,.
[11]  沈才明 王苏民.若尔盖地区25万年以来的植被与气候[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6,13(4):373-385,.
[12]  王如意 易任.应用水文学[M].台北:国立编辑馆,1975.152-153.
[13]  МИ布迪科.地表面热量平衡[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0..
[14]  更多...
[15]  赵国藏.中国气候资源地图集[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4.5-220.
[16]  施雅风.山地冰川与湖泊萎缩指示的亚洲中部气候干暖化趋势与未来展望[J].地理学报,1990,45(11):1-13.
[17]  杜乃秋 山发寿.青海湖QH85—14C钻孔孢粉分析及其古气候古环境的初步探讨[J].Acta Botanica Sinica(植物学报:英文版),1989,31(10):803-814,.
[18]  施雅风 孔昭宸.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与重要事件[J].中国科学:B辑,1992,00B(12):1300-1308,.
[19]  施雅风 刘晓东.距今40—30ka青藏高原特强夏季风事件及其与岁差周期关系[J].科学通报,1999,44(14):1475-1480,.
[20]  张青松,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起与环境变化,1998年,334页
[21]  钱学伟,水文,1996年,6卷,24页
[22]  施雅风,中国科学.B,1992年,22卷,12期,1300页
[23]  施雅风,地理学报,1990年,45卷,11期,1页
[24]  赵楚年,青藏高原地图集,1990年
[25]  杜乃秋,植物学报,1989年,31卷,10期,803页
[26]  张彭熹,沉积学报,1988年,6卷,2期,1页
[27]  四川植被协作组,四川植被,1980年,315页
[28]  МИ 布迪科,地表面热量平衡,1960年
[29]  施雅风,地理科学,1958年,24卷,1期,33页
[30]  施雅风 刘晓东 等.30-40ka.B.P.青藏高原特强夏季风事件及其与岁差周期关系[J].科学通报,1999,44(17):1524-1534.
[31]  郑绵平 刘俊英 等.从盐湖沉积探讨40kaBP以来青藏高原古气候演替.盐湖资源环境与全球变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6-27.
[32]  夏正楷.第四纪环境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94-95.
[33]  方永.青海湖湖盆地貌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其演变[J].地理集刊,1962,5:100-120.
[34]  陈克造 Bowler J M 等.四万年来青藏高原的环境变迁[J].第四纪研究,1996(1):21-30.
[35]  钱学伟 李秀珍.陆面蒸发计算方法述评[J].水文,1996,(6):24-30,.
[36]  么枕生.气候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22-24.
[37]  赵楚年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青藏高原径流系数图.青藏高原地图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83-83.
[38]  陈克造 Bowl.,JM.四万年来青藏高原的气候变迁[J].第四纪研究,1990,(1):21-31,.
[39]  郑绵平,盐湖资源环境与全球变化,1999年,6页
[40]  施雅风,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起与环境变化,1998年,425页
[41]  夏正楷,第四纪环境学,1997年,94页
[42]  王富葆,中国科学.D,1996年,26卷,2期,111页
[43]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国科学院西部资源环境,青海湖近代环境的演化和预测,1994年,1页
[44]  赵国藏,中国气候资源地图集,1994年,5页
[45]  秦伯强,博士学位论文,1993年,60页
[46]  王如意,应用水文学,1975年,152页
[47]  方永,地理集刊,1962年,5卷,100页
[48]  么枕生,气候学原理,1959年,22页
[49]  李承三,地理,1944年,4卷,1-2期,1页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