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湖泊科学  2011 

太湖蓝藻水华灾害灾情评估方法初探

DOI: 10.18307/2011.0304

Keywords: 蓝藻水华灾害,灾情,评估方法,太湖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通过对太湖蓝藻水华灾害影响分析,探讨了太湖蓝藻水华灾害灾情评估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标准的划分,并采用模糊评价模型构建太湖蓝藻水华灾害灾情综合评估方法.评价指标分为影响人口、影响范围、生态环境影响和经济损失四个方面,其中影响人口指标为受灾人口,影响范围指标包括蓝藻水华面积发生百分比和影响时间,生态环境影响指标包括藻细胞浓度、TN浓度和TP浓度,经济损失指标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分别将太湖蓝藻水华灾害分为轻灾、中灾、重灾、极重灾和巨灾五个级别.根据灾害综合评估方法,以2007年5月29日太湖蓝藻水华灾害事件为实例进行评估,该次蓝藻水华灾害为巨灾,与该次事件引起的社会经济影响基本相一致,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References

[1]  秦伯强;王小冬;汤祥明,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引起的饮用水危机--原因与对策,地球科学进展,2007(09).
[2]  查看详情
[3]  无锡蓝藻祸及旅游业.南昌游客避开华东游 2007
[4]  仲冰,云南省新平县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5]  James JE,The pathway to noxious cyanobactefia blooms in lakes:The food web as the final turn,Freshwater Biology,1999.
[6]  郭虎;熊亚军;扈海波,北京市雷电灾害灾情综合评估模式,灾害学,2008(01).
[7]  孙绍骋,灾害评估研究内容与方法探讨,地理科学进展,2001(02).
[8]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太湖梅梁湾2007年蓝藻水华形成及取水口污水团成因分析与应急措施建议,湖泊科学,2007(04).
[9]  刘聚涛;高俊峰;姜加虎,不同模糊评价方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比较,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01).
[10]  张从,环境评价教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1]  魏庆朝;张庆珩,灾害损失及灾害等级的确定,灾害学,1996(01).
[12]  张丽萍;张妙仙,环境灾害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3]  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汀苏调查总队,2008江苏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4]  赵冬至;李亚楠,赤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技术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
[15]  谢久兵,基于MapGIS的广州市主要陆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研究,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
[16]  孔繁翔;高光,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生态学报,2005(03).
[17]  Paerl HW;Fulton RS;Moisander PH,Harmful freshwater algal blooms,with an emphasis on cvanobacteria,Scientific World Journal,2001.
[18]  Chapman BR;Ferry BW;Ford TW,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in water bodies at Dungeness,UK:Analysis of seasonalchanges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Hydrobiologia,1998.
[19]  张振克,太湖流域湖泊水环境问题、成因与对策,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01).
[20]  范成新;季江;陈荷生,太湖富营养化现状、趋势及其综合整治对策,上海环境科学,1997(08).
[21]  赵玲;赵东至;张昕阳,我国有害赤潮的灾害分级与时空分布,海洋环境科学,2003(05).
[22]  窦鸿身;姜加虎,中国五大淡水湖,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
[23]  更多...
[24]  佟蒙蒙,我国的赤潮的分型分级及赤潮灾害评估体系,广州:暨南大学,2006.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