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高温微风条件下太湖流域风场时空特征分析
DOI: 10.18307/2011.0118
Keywords: 蓝藻水华,EOF,聚类分析,热力环流,风场,辐散,太湖流域
Abstract:
适宜太湖蓝藻水华大面积形成的诸多因素中,气象冈素主要是高温、微风.据此对太湖周边17个常规气象观测站的7年报文资料进行筛选,选择的17个站点同时满足时间为14点、气温大于25℃、风速小于等于4m/s的风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太湖流域风场夺间特征以东南风居多,而且不同风向的背景风场吹过水面后,在下风向湖面及湖岸附近都存在明显的辐散,其散度中心出现在长兴、西山和宜兴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对无锡、宜兴、东山和吴县四个站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天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太湖流域风场时间特征表现为:1982年之前每年高温微风天气出现的天数少而且出现的时间迟,而2004年之后出现的天数多而且出现的时间早,在1982-2004年之间出现的天数和出现的时间相对于历史平均值都呈振荡状态。
References
[1] | 李维亮;刘洪利;周秀骥.长江三角洲城市热岛与太湖对局地环流影响的分析研究[J].中国科学d辑,2003(02)
|
[2] | 吴晓东,孔繁翔,水华期间太湖梅梁湾微囊藻原位生长速率的测定,中国环境科学,2008(06).
|
[3] | 谢平,太湖蓝藻的历史发展与水华灾害--为何2007年在贡湖水厂出现水污染事件?30年能使太湖摆脱蓝藻威胁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
[4] | 孙小静,秦伯强,朱广伟,风浪对太湖水体中胶体态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的影响,环境科学,2007(03).
|
[5] | 罗激葱;秦伯强,基于三维浅水模式的太湖水动力数值试验--盛行风作用下的太湖流场特征,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3(06).
|
[6] | 胡维平;秦伯强.太湖水动力学气维数值试验研究:4.保守物质箱移扩散[J].湖泊科学,2002(04)
|
[7] | 黄嘉佑,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
[8] | 佘丰宁;朱永春;蔡启铭,边界层气象条件对水温及水-气界面热交换影响的数值试验,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
|
[9] | 胡维平,濮培民太湖水动力学三维数值试验研究:1风生流和风涌增减水的三维数值模拟,湖泊科学,1998(04).
|
[10] | 胡维平,濮培民太湖水动力学三维数值试验研究:1风生流和风涌增减水的三维数值模拟,湖泊科学,1998(04).
|
[11] | 佘丰宁;朱永春;蔡启铭,边界层气象条件对水温及水-气界面热交换影响的数值试验,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
|
[12] | 胡维平;秦伯强,太湖水动力学气维数值试验研究:4.保守物质箱移扩散,湖泊科学,2002(04).
|
[13] | 王惠中;宋志尧;薛鸿超,考虑垂直涡粘系数非均匀分布的太湖风生流准三维数值模型,湖泊科学,2001(03).
|
[14] | 吴晓东;孔繁翔.水华期间太湖梅梁湾微囊藻原位生长速率的测定[J].中国环境科学,2008(06)
|
[15] | 孔繁翔;胡维平;谷孝鸿.太湖梅梁湾2007年蓝藻水华形成及取水口污水团成因分析与应急措施建议[J].湖泊科学,2007(04)
|
[16] | 孔繁翔;胡维平;谷孝鸿,太湖梅梁湾2007年蓝藻水华形成及取水口污水团成因分析与应急措施建议,湖泊科学,2007(04).
|
[17] | 陆鸿宾,魏桂玲,太湖的风效应,气象科学,1989(03).
|
[18] | 孔繁翔;高光,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生态学报,2005(03).
|
[19] | 逢勇;濮培民,太湖区域三维湖陆风场数值模拟,大气科学,1995(02).
|
[20] | 尤本胜;王同成;范成新.风浪作用下太湖草型湖区水体N,P动态负荷模拟[J].中国环境科学,2008(01)
|
[21] | 孔繁翔;马荣华;高俊峰,太湖蓝藻水华的预防、预测和预警的理论与实践,湖泊科学,2009(03).
|
[22] | 孙顺才;黄漪平,太湖,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
|
[23] | 尤本胜;王同成;范成新,风浪作用下太湖草型湖区水体N,P动态负荷模拟,中国环境科学,2008(01).
|
[24] | 逢勇;濮培民,太湖区域三维湖陆风场数值模拟,大气科学,1995(02).
|
[25] | 王惠中;宋志尧;薛鸿超.考虑垂直涡粘系数非均匀分布的太湖风生流准三维数值模型[J].湖泊科学,2001(03)
|
[26] | 陆鸿宾;魏桂玲,太湖的风效应,气象科学,1989(03).
|
[27] | 李维亮,刘洪利,周秀骥,长江三角洲城市热岛与太湖对局地环流影响的分析研究,中国科学d辑,2003(02).
|
[28] | 胡维平;秦伯强.太湖水动力学三维数值试验研究:3.马山围垦对太湖风生流的影响[J].湖泊科学,2000(04)
|
[29] | 更多...
|
[30] | 秦伯强;胡维平,太湖梅梁湾水动力及相关过程的研究,湖泊科学,2000(04).
|
[31] | 朱永春,蔡启铭,风场对藻类在太湖中迁移影响的动力学研究,湖泊科学,1997(02).
|
[32] | 胡维平;濮培民,太湖水动力学三维数值试验研究:2,典型风场风生流的数值计算湖泊科学,1998(04).
|
[33] | 朱永春,蔡启铭,太湖梅梁湾三维水动力学的研究:I模型的建立及结果分析,海洋与湖沼,1998(01).
|
[34] | 朱永春;蔡启铭,太湖梅梁湾三维水动力学模型的研究:II.营养盐随三维湖流的扩散规律,海洋与湖沼,1998(02).
|
[35] | 朱永春;蔡启铭,太湖梅梁湾三维水动力学模型的研究:II.营养盐随三维湖流的扩散规律,海洋与湖沼,1998(02).
|
[36] | 朱永春;蔡启铭,太湖梅梁湾三维水动力学的研究:I模型的建立及结果分析,海洋与湖沼,1998(01).
|
[37] | 胡维平;濮培民,太湖水动力学三维数值试验研究:2,典型风场风生流的数值计算湖泊科学,1998(04).
|
[38] | 朱永春;蔡启铭,风场对藻类在太湖中迁移影响的动力学研究,湖泊科学,1997(02).
|
[39] | 秦伯强,胡维平,太湖梅梁湾水动力及相关过程的研究,湖泊科学,2000(04).
|
[40] | 黄嘉佑,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
[41] | 胡维平;秦伯强,太湖水动力学三维数值试验研究:3.马山围垦对太湖风生流的影响,湖泊科学,2000(04).
|
[42] | 孙小静;秦伯强;朱广伟.风浪对太湖水体中胶体态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7(03)
|
[43] | 孔繁翔;马荣华;高俊峰.太湖蓝藻水华的预防、预测和预警的理论与实践[J].湖泊科学,2009(03)
|
[44] | 罗激葱;秦伯强,基于三维浅水模式的太湖水动力数值试验--盛行风作用下的太湖流场特征,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3(06).
|
[45] | 孔繁翔;高光.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J].生态学报,2005(03)
|
[46] | 孙顺才;黄漪平,太湖,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
|
[47] | 谢平,太湖蓝藻的历史发展与水华灾害--为何2007年在贡湖水厂出现水污染事件?30年能使太湖摆脱蓝藻威胁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