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泽与荆江三角洲的历史变迁
DOI: 10.18307/1994.0103
Keywords: 云梦泽,荆江三角洲,面状堆积,垂向堆积,河流纵剖面,历史变迁
Abstract:
本文通过对大量地质地貌、考古和文史资料的综合考证与分析,讨论了(1)云梦泽的形成、范围与兴衰历史;(2)荆江三角洲变迁的过程、阶段与特征;(3)荆江三角洲与洪涝灾害;(4)江湖历史变迁与问题思考等。
References
[1] | 1 杨怀仁、谢志仁。气候变化与海面升降的过程和趋势。地理学报,1984,3.(1)。
|
[2] | 2 杨达源。晚更新世冰期最盛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击环境。地理学报,1986,41(4)。
|
[3] | 5 周风琴。荆江历史变迁的阶段性特征。历史地理,第十辑,1992年7月。
|
[4] | 6 林承坤、陈钦峦。荆江河曲的形成与演变。南京大学学报
|
[5] | 7 张修桂。长江宜昌至城陵肌.段河床历史演变及其影畴。历史地理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9(2)。
|
[6] | 10 周凤琴。荆江近5000年来洪水位变迁的初步探讨。历史地理.第四辑,1986年2月.
|
[7] | 3 方金琪.冰后期海面上升对长江中下游影响的探讨.地理学报.1991,48(4).
|
[8] | 4 谭其讓。云梦与云梦泽。复旦学报(历史地理专辑,社会科学版),1980。
|
[9] | 8 张修桂。云梦泽的演变与下荆江河曲的形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
|
[10] | 9 林承坤。古代长江中下游平原筑堤围垸与塘浦圩田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埦科学学报.1984,4(2)。
|
[11] | 11 周凤琴.荆江堤防与江期水系变迁.见:长江水利史论文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0.
|
[12] | 12 常谊。认真贯彻长江防洪规划,消除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万里长江,1991.(2)。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