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湖泊科学  2007 

人工介质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去除特性研究

DOI: 10.18307/2007.0106

Keywords: 人工介质,氮磷营养物质,富营养化水体,水质改善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采用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对太湖梅梁湾水源水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中试结果表明:随着介质密度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对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率均有提高.介质密度为26.8%、水力停留时间为5d时,人工介质对TN、TP、氨氮、亚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26.6%、72.1%、43.2%、79.4%,可见人工介质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增加水流速度消除了池内的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分层现象,提高了NH4+-N和NO2-N的去除效果,没有降低TP、PO43--P、DTP的去除效果,说明沉淀作用并不是去除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人工介质表面富集了大量的微生物,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是富营养化水体水质改善的主要途径.

References

[1]  成小英 李世杰 濮培民.城市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南京莫愁湖物理生态工程[J].湖泊科学,2006,18(3):218-224.
[2]  濮培民 王国祥.底泥疏浚能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吗?[J].湖泊科学,:.
[3]  陆开宏 晏维金 等.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与修复的环境生态工程——利用明矾浆和鱼类控制桥墩水库蓝藻水华[J].环境科学学报,:.
[4]  马蕊 林英 牛翠娟.淡水水域富营养化及其治理[J].生物学通报,2003,38(11):5-9.
[5]  谢平著.鲢、鳙与藻类水华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16-120.
[6]  濮培民 Joer.,SE.净化湖泊饮用水源的物理—生态工程实验研究[J].湖泊科学,1997,9(2):.
[7]  Pu P,Hu W,Yan J,et al.A physico ecolog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 for water treatment in a hypertrophic lake in China.Ecol Engineering,1998,10:179-190.
[8]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9]  纪荣平.[D].南京: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5:67-68.
[10]  更多...
[11]  范成新 季江 张文华 等.贡湖水质富营养化综合评价及初步预测[J].海洋湖沼通报,1997(3):19-24.
[12]  黄晓东 谭为民.自来水厂亚硝酸盐问题及处理方法的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
[13]  李先宁 吕锡武 宋海亮 西村修 稻森悠平.水耕植物过滤法净水系统底泥硝化反硝化潜力[J].环境科学,2005,26(2):93-97.
[14]  陈德春 周家苞.人工水草缓流和消波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6(5):99-103.
[1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太湖流域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的研究与战略思考[J].湖泊科学,2006,18(3):193-198.
[16]  王栋 孔繁翔 刘爱菊 等.生态疏浚对太湖五里湖生态环境的影响[J].湖泊科学,2005,17(3):263-268.
[17]  沈银武 刘永定 吴国樵 敖鸿毅 丘昌强.富营养湖泊滇池水华蓝藻的机械清除[J].水生生物学报,2004,28(2):131-136.
[18]  刘建康 谢平.用鲢鳙直接控制微囊藻水华的围隔试验和湖泊实践[J].生态科学,:.
[19]  王国祥 濮培民.用镶嵌组合植物群落控制湖泊饮用水源区藻类及氮污染[J].植物资源与环境,:.
[20]  朱季文 季子修 等.太湖湖滨带的生态建设[J].湖泊科学,:.
[21]  秦伯强 高光 胡维平 吴庆龙 胡春华 刘正文 谷孝鸿 朱广伟 陈非洲.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湖泊科学,2005,17(1):.
[22]  王国祥 濮培民.若干人工调控措施对富营养化湖泊藻类种群的影响[J].环境科学,:.
[23]  纪荣平 吕锡武 李先宁 朱光灿 浦跃朴.三种人工介质对太湖水质的改善效果[J].中国给水排水,2005,21(6):4—7.
[24]  金相灿 屠清瑛.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第二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25]  朱琳 尹立红 浦跃朴等.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环境硝化细菌实验条件优化及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2):266-270.
[26]  王国祥 濮培民.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对太湖局部水域水质的净化作用[J].中国环境科学,:.
[27]  秦伯强.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途径初探[J].湖泊科学,:.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