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2
上海市居民淡水产品摄入量现况调查Abstract: [目的]掌握上海市居民淡水产品的摄入量情况,为进一步进行食品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8个区(县)32个街道,共调查普通人群2630人,特殊群体(孕妇)399人。采用食物频率表法和连续三天记账法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居民淡水产品的摄入情况,包括年食用率、人均每日摄入量、食用频率等。[结果]上海市居民不同淡水产品的年食用率分别为淡水鱼84.94%、淡水虾83.80%、淡水蟹59.51%、螺蛳41.90%。不同淡水产品的人均每日摄入量平均值分别为:淡水鱼21.78g(P50=14.25g)、淡水虾14.46g(P50=7.12g)、淡水蟹4.51g(P50=0.82g)、螺蛳2.63g(P50=0.00g)。4种淡水产品的人均每日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人均每日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人均每日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淡水产品的人均每日摄入量平均值分别为:淡水鱼30.81g(P50=21.37g)、淡水虾24.55g(P50=14.25g)、淡水蟹6.00g(P50=1.10g)、螺蛳0.79g(P50=0.00g)。孕妇对4种淡水产品的人均每日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居民对不同种类的淡水产品人均每日摄入量不等,相同类型淡水产品在不同年龄层的摄入量也不等。孕妇对淡水产品的人均每日摄入量大于普通人群。建议对淡水产品进行风险评估时,需按其种类、年龄分层评估,但无需按性别分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