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监督理论的主旨与内核
, PP. 172-186
Keywords: 法律监督,权力下沉,德行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bstract:
无论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还是依法执政基本方式,都极为强调以对国家权力或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为核心的法律监督存在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监督理论体系经历了前苏联法律监督思想的引进阶段、改革开放之后全面的法律监督思想的形成阶段和集中对公权力行使者进行监督与制约的强调阶段。保证权力合法行使而不被滥用、用法律的统一性来确保中央与地方的一致性、通过约束官员行为来实行德行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监督理论的三个基本主旨。中国形成了以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理论、国家专门机关监督理论和多元化的政治与社会监督理论为核心的立体化法律监督理论格局。
References
[1] | [英]M?J?C?维尔.宪政与分权[M].苏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
|
[2] | [美]史蒂芬?霍尔姆斯,凯斯?R?桑斯坦.权利的成本[M].毕竞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
[3] |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1).
|
[4] | 贾春旺.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08-03-23(2).
|
[5] | 毛泽东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
[6] |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
[7] |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J].求是,1997,(18).
|
[8] |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
[9] |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1).
|
[10] | 甄贞,等.法律监督战原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
[11] | 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
[12] | 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
[13] |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
[14] | 温家宝.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J].求是,2012,(8).
|
[15] | 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2-05(2).
|
[16]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党建,2013,(12).
|
[17] | 吴邦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2-03-19(1).
|
[18] | 徐汉明.中国当代检察制度的特色及其优越性[J].人民检察,2008,(15).
|
[19] | 王桂五,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
|
[20] | 曹建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0-03-19(2).
|
[21] | 王洪祥,高景峰.《关于对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的渎职行为加强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解读[J].人民检察,2010,(21).
|
[22] |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2-11-18(1).
|
[23] | 贾庆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0-03-14(2).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