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鹏.当代中国城市业主的法权抗争――关于业主维权活动的一个分析框架[J].社会学研究,2010,(1).
|
[2] | 施芸卿.机会空间的营造――以B市被拆迁居民集团行政诉讼为例[J].社会学研究,2007,(2).
|
[3] | Chen Feng.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Workers’ Resistance in China[J]. Modern China,2003,(29).
|
[4] | 翁定军.冲突的策略――以S市三峡移民的生活适应为例[J].社会,2005,(2).
|
[5] | 王洪伟.当代中国底层社会“以身抗争”的效度和限度分析:一个“艾滋村民”抗争维权的启示[J].社会,2010,(1).
|
[6] | 张静.培育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基础――以一起上海社区纠纷案为例[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6,(2).
|
[7] | 王金红,黄振辉.中国弱势群体的悲情抗争及其理论解释[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
[8] | O’Brien Kevin & Li Lianjiang. Rightful Resistance in Rural China[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
[9] | Lee Ching Kwan. Against the Law:Labor Protests in China’s Rustbelt and Sunbelt[M].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7.
|
[10] | 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6).
|
[11] | 裴宜理.中国式的“权利”观念与社会稳定[J].阎小骏译.东南学术,2008,(3).
|
[12] | 庄文嘉.跨越国家赋予的权利?――对广州市业主抗争的个案研究[J].社会,2011,(3).
|
[13] | 刘同君,闵海颖,冷勇.农民维权理性的法理学思考[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
[14] | 徐祖澜.公民“闹大”维权的中国式求解[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4).
|
[15] | 程秀英.从政治呼号到法律逻辑――对中国工人抗争政治的话语分析[J].开放时代,2012,(11).
|
[16] |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
[17] | 孟伟.日常生活的政治逻辑――以1998-2005年间城市业主维权运动为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
[18] | 孟伟.建构公民政治:业主集体行动策略及其逻辑――以深圳市宝安区滢水山庄业主维权行动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
[19] | 强世功.惩罚与法治――当代法治的兴起(1976-1981)[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
[20] | 李猛.论抽象社会[J].社会学研究,1999,(1).
|
[21] | [德]卢曼.社会的法律[M].郑伊倩,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
[22] | [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M].童世骏,译.北京:三联书店,2011.
|
[23] | 季卫东.“程序共和国”宣言[J].中国改革,2010,(11).
|
[24] | 强世功.法制与治理――国家转型中的法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
[25] | 李猛.除魔的世界与禁欲者的守护神:韦伯社会理论中的“英国法”问题[C]//李猛.韦伯:法律与价值.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
[26] | 刘威.对抗边界的生产:春城名苑邻里维权与反维权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2.
|